1956年,在剑桥Trinity学院举行的一次关于心物关系的讲座中,物理学家爱文·舒罗丁格尔问,意识应该是单数还是复数。他的结论是,从外部来看,似乎有很多心,但是从实际来看,只有一个心。舒罗丁格曾经受过吠陀哲学的影响。他对被他称之为心的"算术悖论(arithmeticai paradox)"很感兴趣。我们已经知道,一和多的分别是由概念制造出来的一种度量。只要我们还拘系于这种分别,我们就成了算术悖论的囚徒。只有当我们明白了事物间互即互入的本性,我们才能够获得解脱。实相既不是一也不是多。
唯识学把"心物的圆满统一体"描述为宇宙万象于中影现的镜子。没有万象,也就没有影像,没有影像,也就没有镜子。人们常用无物能将其遮藏之大圆镜这个意象来描述心。据说宇宙万象都被它储存在一个储藏室中,这个储藏室叫做"阿赖耶"(alaya)。这个储藏室中的财产及其所有者是同一个东西。根据唯识学的看法,阿赖耶含藏着所有物质现象、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的种子。与此同时,它还充当知识主体和客体赖以建立之基础。阿赖耶不受时空的拘限,相反,事实上时空是由阿赖耶识产生的。
对唯识学而言,最要紧的就是要弄清法相。法相分三类:清净相或实相本身(即法体,Svabhava)现相或概念化的可见之对象(即共相,Samanya-laksana),以及保存于记忆中、当因缘具足时可以显现于心中之纯粹意象或概念化的对象。(这三种法相,第一类,法体,是就本体而言,第二类,共相,是就物质现象而言,第三类,心法,是就精神现象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