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支持我们
 
首页 | 菩提文库 | 时势动态 | 大马佛教 | 佛教视频 | 网网相源 | 图片库 | 关于我们 | 佛教分类
三藏经典 课题文章 智慧法语 佛教故事 文集 文学空间 书籍下载

 搜索。。。

 菩提文库最新
·我可以称台湾中国人
·不令六根流尘
·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
·轮回中的亲人,仇人—
·人间处处为道场、生活
·“是非”+ - x ÷
·持素与因果
·佛教最慈悲的礼物--
·因果是迷信的吗?
·自杀是灾难的开始

 菩提文库热点
·佛陀的故事(图文)
·上香的正确方法
·认识拿汀斯里卢翠婷
·[马来西亚] 新闻自由的
·净化你的心灵——佛家
·吉祥经
·放生积福 拿汀斯里卢翠
·供香的方法
·胡因梦真面目 我的半
·佛陀的一生(漫画)

  首页 > 菩提文库 > 文集 > 一行禅师 > 太阳我的心
如来非来非去
作者:一行禅师 发布时间:2007-11-17 来源:太阳我的心  点击:

 这种非概念化的实相,或真空,又可以称做真如( bhutatathata,在英文中可用"Suchness"来表示)。真如(Suchness)有时译成"如此"(thusness),意思是如此这般,它无法用语言概念来认识和描述,必须通过直接体验才能把握。假设桌子上有一个橘子,有人问你:"它是什么味道?"无法给他回答,你必须把橘子切开,请那个问话的人尝一尝就是了。这样,你就让他(她)进入了橘子的真如,而无需任何语言概念来描述。

  为了提醒他的弟子注意实相的无拘无束、无始无终性,佛陀让他们称他"如来"。这可不是一个荣誉头衔。"如来"的意思是"如此来者"、"如此去者",意味着他从真如中来,安住在真如中,又回到真如中去,即回到非概念化的实相当中去。又有谁,或者说又有什么不是从真如中产生的呢?你、我、毛毛虫、一粒微尘,这一切都是从真如中产生,安住在真如中,最后某一天又将返回真如当中去。实际上"产生""安住"和"返回"这些词汇,并没有实在的意义。一个人决不可能离开真如。在《阿奴逻陀经》(the Anuradha Sutra)中,佛陀回答了一个令很多比丘困惑的问题:"如来死后会发生什么?他继续存在?他停止存在?他继续存在又停止存在?他既不继续存在又不停止存在?"

  佛问阿奴逻陀:"于汝意云何,如来可以色身见否?"不也,世尊。""如来可以色外见否?""不也,世尊。""如来可以受、想、行、识见否?""不也,世尊。""阿奴逻陀,生时汝尚不知如来,死时即知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耶?"原子弹之父、物理学家阿尔伯特·欧彭海姆(RobertOpenheimer)偶然读到《阿奴逻陀经》(the Anuradha Sutra)中的这段文字,基于他对粒子不能够用时空有无等概念来界定这一事实的观察,他理解了这段话的真正用意。他写道对于那些看起来最简单的问题,我们倾向于要么不回答,要么这样回答,乍一看起来,它与其说是对物理学的正面肯定,不如说更多地让人想起某种不可思议的教义问题手册。比如,假如我们问,"电子是否保持同一位置",我们必须说"不";假如我们问,"电子的位置是随时间改变的吗?"我们必须说"不";假如我们问:"电子是否静止不动",我们必须说"不";假如我们问,"电子是否运动的",我们必须说"不"。

  正如你可以看到的,科学语言已经开始接近佛教语言。读完上述《阿奴逻陀经》(the AnuradhaSutra)中的那一段文字,欧彭海姆说道,直到本世纪,科学家们才能理解两千五百年以前佛陀的回答。

评论】【加入收藏夹】【 】【打印】【关闭

※ 相关信息
  2010年 一行禅师东南亚之行 与 世界佛教论坛 宣传短片  (2010-07-22)
  一行禅师来自烽火不断祈求 强国要因和平而强  (2009-08-28)
  后记  (2007-11-17)
  "知"之一字,众妙之门  (2007-11-17)
  "你为什么哭,姊妹?"  (2007-11-17)
  看看你的手,我的孩子  (2007-11-17)
  菩萨慈眼视众生  (2007-11-17)
  一切取决于安详  (2007-11-17)
  结果会立竿见影  (2007-11-17)
  欲静则静  (2007-11-17)
  一封情书  (2007-11-17)
  方位之标准  (2007-11-17)
  亲爱的,你是谁?  (2007-11-17)
  为正念生活创造条件  (2007-11-17)
  幸福源于对生命的觉照  (2007-11-17)
  理事不二  (2007-11-17)
  从相互依存(Paratantra)到圆满真实(Nispanna)  (2007-11-17)
  让觉照之太阳照亮法体  (2007-11-17)
  阿赖耶识是一还是多  (2007-11-17)
  用般若之眼观实相  (2007-11-17)

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册成为会员以发表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网站声明
本网站的最佳视觉效果是采用 1024 x 768 屏幕密度,应用微软浏览器版本 5 (IE5)或以上,并支援中文简体(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