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有所归属,比如某个静修中心或寺院,那儿的每一处自然景观、钟声乃至建筑,都是为了提醒我们回归觉照而设计的。不时地去那儿呆几天或几个星期,有助于我们重新振作起来。甚至即使我们不能亲自去那儿,我们只要想一想它,我们仍会情不自禁地微笑,并因此而变得平和、快乐。
生活在那儿的人们应该散发出一种精神饱满的祥和之气,这是安住于觉照的结果。为了关怀我们,安慰和支持我们,帮助我们治愈创伤,他们必须永远地呆在那儿。我们每个人必须找到一种精神家园,我们可以不时地去那儿静修,如同我们年幼时,跑到母亲怀里寻找庇护一样。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们几个人在越南中部的德拉森林(the Dalat Forest)建立了一个清芬棕榈丛林(thd Fragrant Palm Hermitage,又叫做 Phuong Boi)。它曾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后来我们中有几个人离开此地,到别的地方组建拉波出版社(La Boi Press)、青年社会服务学校、梵汉(Van Hanh ) 大学, 以及 Thuong Chieu 丛林,我们还能记起冯波(Phuong Boi) 丛林,并且按冯波( Phuong Boi) 丛林的方式把这些新的团体建设成一个一个的精神家园。因为社会的变化,你们当中的很多人不得不工作,并且非常渴望有一个类似这样的精神康复的去处。后来战争使我们无法回到冯波(Phuong Boi) ,我们就来到 ThuongChieu 丛林,当 Thuong Chieu 丛林也无法进住的时候,我们就在法国着手筹建梅村(PlumVill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