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法,不一定只有一支麦克风,它可以加一把吉他。佛曲,不一定只有刻板的旋律,它可以有跳跃的音符。
吉隆坡菩提工作坊,用词启发,藉曲汇集,因为相信,舞台也可以是一个道场。 星期五下班后,穿过扰扰攘攘的茨厂街,登上柏屏大厦三楼,此时几乎所有店铺都已打烊,走过长廊,跟著歌声与欢笑声的方向寻去,一个小小的空间,已经坐满了人。
其中一个年轻人,抱著一把吉他,一首接著一首,把与会者手上翻阅著的歌谱,化作旋律,禅悦法喜原来可以那么「酷」地弥漫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每个人手上捧著那厚厚的一叠,都是「吉隆坡菩提工作坊」坊员历年来收集的佛曲歌谱,里边有一部分还是坊员的创作。佛法透过音乐,联系了每个人的心,隔绝了外头的喧闹,这里成了一个分享生活的心灵空间。
每个星期五晚上七时半的「菩提之约」,风雨不改,菩提工作坊就这样走过了17年。1988年,几位热爱创作的佛教青年,因为演出归途中即兴创作的一首曲子<万里路>,而酝酿了工作坊的成立因缘。
悠悠佛曲 万里弘法路
「…背上你的老吉他,踏上你的万里路,带著菩提种子…奏出法音,愿众生幸福。」菩提种子自此萌芽成长,开始其「万里路」的佛曲弘法工作,马来西亚佛教界也因此飘著悠扬的乐章。
菩提工作坊成立的隔年,几位坊员自大专毕业,投入社会工作,「菩提」也因此冬眠了一年,直到1990年4月15日的鹤鸣寺「菩提之声」佛曲演唱会后,菩提工作坊於全马各地再度活跃,柏屏大厦三楼的走廊更成了坊员们互相联系的空间。
一个星期的忙碌之后,选择到「菩提之约」度过星期五的晚上,你一定可以立即感受到这个空间的亲切氛围。因为有了「菩提工作坊」,多少游子在这个都会里找到一个『家』,更有多少初入佛门的青年在这里建立起了对法的信心,在菩提道上相互扶持。坊员以青年居多,可是每个星期的活动却总是出现一位中年妇女,这位坊员口中的「aunty」,自成立至今,一直在关心著「菩捉工作坊」的成长,每次活动后坊员都期待著aunty煮来的凉茶。Aunty的爱心,让「菩提之约」多了一分温情。
1999 年,菩提工作坊成功举办「称赞如来」佛曲弘法会,2002年的第二系列「称赞如来之三学:戒定慧」,更标榜著「赴一场智慧与艺术的飨宴,走一段与佛法相应的人生」,佛曲演艺结合法师说法,开创了崭新的弘法方式。如今,第三系列的「称赞如来」已在筹备中,今年十月将带领大家走一段艺术与佛法的心灵之旅。
l7 年来大大小小的佛曲弘法会,菩提工作坊把法音散播到社会的每个角落,自2002年第二系列「称赞如来」之后,菩提工作坊更积极在佛教团体或社团活动演出,甚至把这个穿插在其他活动里头的环节称为「称赞如来」。年轻的面孔、轻快的旋律,打破了一般人对佛教活动严肃沉闷的刻板印象。
启发佛教青年的宗教情操,也是菩提工作坊的成立宗旨之一。为此,工作坊每逢星期一晚上八时,开办佛学班。「菩提之约」与佛学班,部欢迎社会大众的参与,在这个闹市中的心灵空间里,在真善美的旋律中,在法师大德的开示中,共沾法益。
摘自《福报》第33期 2005年5-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