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打印

阿姜摩诃布瓦逝世周年纪念 为熄灭一切苦而禅修

中译:捷平   2012-03-01 04:03:11  南洋商报


描述阿姜摩诃布瓦禅修的书《阿罗汉向·阿罗汉果》。
索书电邮:dmvspublications@gmail.com

许多禅者修不到满意的成果,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修行的基本原则不够坚持。我开始禅修时,我的修行缺乏稳固的基础。由于还未找到正确的方法守护我的心,我的修行一直漂浮不定。它会稳定地进展一阵子,然后迅速地退堕,掉回到原来还未修行的程度。我被迫重新开始修行。这次要打下一个坚固的桩,那个桩是“佛陀”——忆念佛。我把念诵词“佛陀”当作唯一的专注对象,我强迫内心重复持念“佛陀”,把一切排除在外。

我坚定地发愿,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不去管。担心进步退步正是烦燥的根源,它使我不能专注于当下和眼前的工作。只有保持念住重复“佛陀”才可以防止修行的波动。把心集中在觉知当下是我的当务之急,我决不再允许妄想妨碍禅修。诚心要熄灭一切苦而禅修,你必须在修行的每一阶段都全心全意地投入,要有所成就的话就必须竭尽所能而不可有丝毫的保留。在开始阶段,选择一个适合的禅修专注对象,作为锚拴住你的心。不要只是随意地专注于不清晰的对象,比如内心一直存在的觉知。没有特定的专注对象来拴住心,你几乎不可能阻止心到处游荡,这是失败的祸根。最后,你会因失望而放弃修行。

【我选择修持念“佛陀”】

我选择修持念“佛陀”。

从我发愿那一刻起,我就不让心离开重复持念“佛陀”。从早上醒来的那一刻到晚上睡着,我逼自己只是忆念“佛陀”。同时,我也放弃思考进步或退步;如果我的禅修进步,那它与“佛陀”一起进步;如果它退步,那它与“佛陀”一起退步。不管怎么样,“佛陀”是我唯一专注的对象,其他的一切都毫不相干。
我每天这样修行,确保“佛陀”始终与当下的觉知和谐共鸣。很快地,我开始看到宁静与定,清楚的从心——意识知道的根本特性——中生起。在这个阶段,我开始看到心非常微细精妙的本质,我越把“佛陀”内在化,心就变得越细微,直到最后“佛陀”的微细与心的微细相互融合为一体,成为能知的核心。

心变得那么宁静和定

我无法把“佛陀”从心的微细本质中分开,不管怎么尝试,我就是无法令“佛陀”这词在心中浮现。由于精进用功,“佛陀”已那么紧密地与心合一,以至“佛陀”本身不再出现在觉知中。心变得那么宁静和定,那么微细,以至没有任何东西,即使是“佛陀”,在此共鸣。这禅修的境界就类似上面提到呼吸消失的境界一样。

这种情况的发生,令我不知怎么办才好。在这之前我以为在整个修行中牢牢地保持着“佛陀”,现在“佛陀”不再出现,我该专注在哪儿?到此为止,“佛陀”一直是我主要的专注对象。现在它消失了,无论我多努力尝试找回这专注点,它还是不见了,我陷入困惑中。剩下的只是心那微细的能知特性,一个纯净自然的知觉,光明清晰,在这觉知中没有任何系缘的实体。

我觉察到意识——知道——在达到那么高深和微细的境界时,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进入心觉知的领域。我剩下唯一的选择:失去了“佛陀”,我只得把注意力放在当时无所不在而明显的觉知感上。意识没有消失,相反的,它渗透一切。之前专注在“佛陀”的觉知,现在牢牢地专注在这宁静集中的心里面极其微细的觉知上。我的注意力稳固地保留在这微细的能知核心,直到它逐渐变得不再显著,正常意识恢复过来为止。

正常意识一回来,“佛陀”就再次显现,我立刻转过来专注重复持念这个念诵词。不久,我的日常修行进入一个新的节奏:我专注于“佛陀”直到意识进入心能知的特性中,一个清晰、光明的境界,接着全神专注在这微细的觉知,直到正常的意识恢复。然后我又再次更精进地重复持念“佛陀”。我的禅修在这个阶段第一次得到稳固的修行基础。从这时起,我的修行平稳地进步-不再退堕。每过一天,我的心就更加宁静、平和、集中。那一直以来折磨我的波动,已消失无踪。

【心彻底的平静和满足】

一旦我明白禅修初阶的正确方法,我是那么诚心地投入修行,就连一瞬间的失念也不允许。从早上醒来的那刻,到晚上睡觉,我无时无刻不清醒地觉知修行。我对念诵词的决心是绝对的,以这个坚实的基础支撑我的修行,心宁静集中变得不可动摇,恍如山那么稳定强大。

慢慢地这个像磐石般的心成为念住的主要专注对象。当心逐步获得内在的稳定,形成高度的合一时,念诵词“佛陀”就逐渐从觉知中淡出,剩下心知道的根本特性在宁静与定的状态下,自己凸显出来被觉知。在这个阶段,心进入三摩地,—个高度专注的觉知,独自呈现,这状态与任何禅修技巧无关。
心此时的境界是完全的宁静和合一,能知显现成为唯一的专注对象,它是那么的显著和有力,以至没有其他的东西可以生起取代它。这是心持续在三摩地的境界中。换句话说,心即是三摩地——两者等同合而为一。

持续集中在三摩地的心会保持平等和不动摇,它感到彻底的充实。这是由于内在的结合有种非常紧密集中的感觉,日常的思想和情绪不再带来冲击。在这个境界,心不再妄想任何东西。它自己彻底的平静和满足,无所匮乏。



首页 > 时势动态 > 本地报导 > 特别报导 > 正文
http://www.mybuddhist.net/cms/e/action/ShowInfo/?classid=80&id=18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