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打印

观世音菩萨是个好主管

笔录——陈民杰  2007-09-27 12:00:00  星洲日报

心定和尚

问:现代人的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职场上。佛弟子如何把菩萨精神融入公司的管理?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哪一位菩萨的精神最适合用于企业管理?

答:从佛教来谈管理学,其根本就是大乘菩萨道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有布施精神的主管,会确保员工得到应得的报酬,维持所需的物资生活。“爱语摄”,是指以慈言爱语与员工沟通,而不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大老板架势。主管应多对属下说勉励、赞叹的话,如此,员工也会以欢喜心来服务。“同事摄”是指视所有员工如自己的兄弟姐妹。“利行摄”,是指一个主管所做的事都是为了员工的利益与福利着想。

四大菩萨之中,职场人士可以修持观音世菩萨的法门,在工作中提升自己。不管你读了多少关于企业的书,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员工福利、管理者的情绪管理等等课题,这都涵盖在观世音菩萨的精神之中。

问:我们该如何修持观音法门呢?

答:一般人所知道的观音法门,不外持诵大悲咒、六字大明咒、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并且礼拜观音,参与大悲忏法会等等。相信观世音菩萨的力量,是进入这个法门的第一步,接下来更重要的是,与观世音菩萨发同样的心愿:即“千处祈求千处应”,自己也当观世音菩萨。

观音法门在佛教的各修持法门之中,属于“信愿门”与“慈悲门”。观世音菩萨确实是大慈大悲的,但信徒能学到几分,就得看个人的智慧了。   

在日常生活中,受持五戒(即不侵犯他人),积极布施(财布施与法布施),都是慈悲的表现。进一步进入智慧门,就是大乘菩萨的“四摄法门”。四摄法说的是我们在日常待人接物之中,在不同的因缘底下,面对不同的众生根机,如何以菩萨的智慧来思考与行事,让一切众生皆能满足。

学习菩萨的智慧,其根本不离。缘起性空。 

问:但是,“缘起性空”总是让人觉得艰涩难懂。

答:一切人、事、物,之所以呈献当下的面貌,肯定有其前因。这就是因果法则。然而,因与果之间,是因缘的和合。一杯水,你放的是糖还是盐,给予不一样的因缘,结果必然不同。

随手拿起一个物件,它是由不同的零件组合而成,每个零件,又有其前面的组成因缘,如此推算下去,一个小物件的形成背后尚且有着如此巨大的一片“因缘网”,何况是我们的生命?

我们今世有眷属、朋友,前世当然也有,无量的生生世世以来,我们跟无数众生有着亲眷关系。这些累世多生的眷属,都在六道轮回中流转。如此思惟,则六道中的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眷属。菩萨以智慧了知没有一个众生得以独立存在,因此,佛教说“无我”,说“性空。 

人与人之间的因缘没有深浅、远近之分,所有人都是有缘人,都有连带关系,有时你对他好,有时他讨你好,生生世世流转,不断对调身份。因此,对待一切众生,应该“怨亲平等”。

了解到“一切众生皆与我有缘”,因而发愿救度他们,这就是“无缘大慈”的精神。

凡夫肉眼所看到的世间现象,千差万别,但是,当我们了解了因缘法则,以慧眼、法眼视之,则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假相。万物都不是独立存在,因此不是实有(即是空性),如金刚经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以这样的观点看待世界,我们得到的结论将是:万物皆同体,只是在不同因缘之下展现不同面貌。菩萨明了了因缘法则,得到解脱,但是看到与他同体的众生还在受苦,于心不忍,因此发愿救度。这就是“同体大悲”的精神,也是我们要从菩萨身上学习的内涵。

当智慧升起,看到世间万物都是与自己相互依存的,那么,生起大慈悲心,是必然的。

在职场上,奉行四摄法就是学习菩萨的精神,你会因此提升亲和力,别人容易接受你的领导。当四摄法付诸于行动,六度波罗密就成了我们的“指南”。

问:公司主管统领属下工作的时候,往往还得承受上级给予的压力。观世音菩萨的哪一项特质,可以协助我们处理这种“夹心人”的处境?

答:为达成工作目标,你可以使用任何方法,但必须符合佛法的原则,即不侵犯他人。统领大众的人,千万不可让大众有不受尊重的感觉,否则大众将对你失去信心。

佛教讲缘起,一切有赖因缘和合、众志成城。要知道,大众的智慧肯定胜过一个人。多与人切磋,集思广议,总是有所得的。

情绪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上级给你压力,你可能会把压力迁移到你的属下,甚至家人。学习控绪管理最好的方法,就是修习禅定。



首页 > 时势动态 > 本地专访 > 正文
http://www.mybuddhist.net/cms/e/action/ShowInfo/?classid=75&id=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