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对象:文佃法师(文) 林香莲居士(林)
主持:陈和锦(陈)
文佃法师:依止性悟老和尚出家,获嘉摄巴上师认证为仁波切。现任一真法界、新山法轮精舍、麻坡慈云精舍、芙蓉业精舍,以及吉隆坡心灯精舍住持。
林香莲居士:马华妇女组发起人,曾任上议员,淡出政坛後,致力於佛教及社会工作。现任华总妇女组主席,慈济佛教功德会委员,雪兰莪州静思书轩负责人。
陈:最近新加坡发生了一件震撼人心的新闻,有一个12岁的小孩因为要求父亲购买新手机被拒绝,跳楼自杀。他留下了一封遗书,要家人烧许多纸扎东西给他,包括一台最新款式的手机、一个人、和几位保镳,还要求烧整套的漫画,生前得不到的,希望死後透过焚化拥有、此外我们也在报章上看到一些惰杀案,因为情人要分手,便把对方杀了再自杀,或许认为生前不能长厮守,死後就可以如愿。
为什么我们的社会发生越来越多的自杀悲剧?该如何化解人们对自杀的迷思?首先请文佃法师对於自杀这个课题给大家开示。
文:自杀是一种很愚痴的行为。佛教观点认为,通过自杀而死亡的人,在其神识中会有怨恨人生的观念。一个人自杀後,在接下来的几世可能会重覆好几次自杀才可能了结。
厌恶人生,才会去自杀,那么他下一世要做人就非常难了。自杀後会去哪里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极可能会是下三道。
一般自杀的原因是当事人对自身失去信心。现代人多数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常感孤独,精神空虚,养成一种动不动就想到要自杀的性格。父母忙工作忽略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而孩子接触的电脑戏,一般上充斥着打打杀杀的内容。打游戏机不能输,在学校同学比较功课也一定要赢。考到好的成绩後要再上一层楼,或最低限度保持分数不下跌,因为成绩退步会很没面子。孩子在这情形下变得好,也形成精神上的负担压力。
现代家庭孩子人数少,家长宠爱,孩子是要什么有什么的小皇帝。踏出社会後人际关系不好,因为你是小皇帝,对方也是小皇帝,大家都要赢,输的人承受不起就会出问题。
下一代的心灵教育是很重要的。外国有很多少年罪案的例子,为了一点小事就拿枪杀人,或输了就自杀,这都是心灵空虚的关系。自杀是逃避现实的做法,并不能解决问题。
陈:师父弃医走上出家大道,让我联想到中国大文豪鲁迅。他觉得文章可以救更多人,毅然弃医从文。林师姐,您先踏上政治之路,又转向慈济工作,也是希望帮助更多的人吧?
林:我一直以来的社会观是:若想建设一个好的社会,每个人必须是一个好的架构或是好的桥梁。70年代我觉得政治的力量比较大,通过政治可以达到这个目标,所以与周宝琼及邓育恒等人发起组织马华妇女组,希望通过各种活动鼓励妇女参与社会发展,也希望帮助有苦难的人。
当我离开政治圈认识慈济後,非常崇敬证严上人的精神理念,所以在这十多年我都很努力的奉献自己。慈济的理念是不只爱自己,还要爱别人,希望大家都能在社会中发挥功能,如果每个人都做到的话,社会就会很圆满。
目前我在慈济做的是文化工作为主,因为我发觉救苦救难是救一个人,文化则是救心。救一个人的心可能会救到整个家庭,因为一个有正确观念的母亲就可以把孩子带好,把家庭打理好,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文化教育净化心灵,从心改造社会。
陈:虽说寄望在父母带好孩子,我们却看到有一些自杀案是父母生无可恋,带着孩子一起自杀,还留遗书说是孩子无人照顾,不希望孩子受苦。
文:一个人死後,连自己的东西都带不走,更何况是孩子。就算去转世也不一定会在一起。他们没有正知正见,以为杀死就可避免孩子受苦,其实他们已经侵犯了孩子的人权,犯了杀生重罪。他们没有权利这么做。而被杀的子女在神识中会产生怨恨,因果成熟时是要承受果报的。不懂得人身难得,不懂得感恩、珍惜,才会夺取自己与别人的生命。这都是不正确的观念。
林:我们没有权利结束一个生命,无论是一个人或一只小生物,所以佛教五戒中第一就是戒杀生,我们必需尊重他人生存的权利。
文:今生作为夫妻、父子、姐妹,都是一种缘份。缘散後想要再相聚在一起就不容易了。想想在三界中有六道众生,人间又有许许多多生物,数目比人还多,有福报投生为人,有缘相聚在一起,这是多么难得的事。
一个人会自杀也是缺乏感恩心。国家给我们家园、父母给我们生命、喝一杯水就牺牲了千千万万的微生物,三宝给我们的更是太多。一个有感恩心的人会觉得他生存在这世上是非常幸福的。
许多自杀者以为人死後就可以解决问题。人身难得呵,这些人不懂得珍惜、不懂得好好利用人身发挥力量,做一些对社会有用的事,却将生命当儿戏放弃。
林:我们要学会尊重生命,像好多电单车骑士拚了老命踩油,无疑是妄顾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尊重生命,由自己开始。我们往往以为自己可以活到七、八十岁,没有及时把握当下,就失去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
文:如果我们发挥自性中强大的慈悲喜舍精神,对自己、社会、国家会有很大的帮助。
陈:根据世界卫生组统计,前年全球有85万人死于自杀,平均每40秒一人自杀。师父提到自杀有时候是业力驱使,身不由己走上这条路。尽管他们是高知识份子,也可能懂得佛理,知道自杀很不好,但有时候就在孤寂与情绪低落时,过不了自己那一关。所有关心身边的人很重要,我们随时伸出一只援手,很可能及时扶他一把。
正如师父及师姐所言,根治是从心灵上改变。只是家庭和学校教育有所不足,还要听闻佛法,结交善知识,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方能面对种种的挫折与考验,让我们的生命活出更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