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对象:慧显法师(慧) 刘济雨(刘)
主持:陈和锦(陈)
陈:亲子关系这个名词从前并不常见,可是今天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受重视,正是因为现代父母与下一代日渐疏离,大多数的父母忙着上班,把孩子交给女佣照顾,或者送到托儿所及安亲班,这才使到亲子关系更加重要。当大家在谈论亲子关系,应从哪一个角度切入呢?一般父母出自补偿心理,他们会选择带孩子去玩,尽量满足孩子在物质及游乐的欲望。今天进入网络的时代,接收的资讯繁多,孩子需索不尽,似乎比较精灵,也变得更加叛逆,给父母带来许多头痛的问题。我们究竟要如何促进亲子关系,好让孩子快乐自在的成长,培育充满慈悲与智慧的下一代呢?
马来西亚佛光山总住持慧显法师,慈济功德会马六甲分会执行长刘济雨居士,一向关怀青少年活动,对这方面的辅导亦有心得,正是探讨亲子关系的人选。首先请慧显法师开示。
慧:有一位母亲,在下雨天撑伞到学校去接孩子,还在小学的孩子看见妈妈来接她,雀跃万分,心想妈妈好伟大啊!直到女儿升上中学了,有一天妈妈如常在下雨天拿着伞到学校去接女儿,没想到女儿当着同学的面不认妈妈,她觉得自己长大了,还要妈妈来接很没面子。
那位母亲为此耿耿於怀: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她是中等的妈妈。上等的妈妈,在遇上这样的场面时,会上前去,把自己当作佣人,对孩子说: 「我饭已煮好了,你妈妈在家等着你回去吃饭,叫我来接你。」
如果你能够忍着当下那一刻,孩子回去就会惭愧、向你认错,因为你让孩子好下台。你如果当下就光火了,走上前『啪』地给她一巴掌,吼道:「看清楚,我不是你菲佣,我是你妈妈!」那你是个下等的妈妈,因为你让她下不了台。孩子回去后,反而会更叛逆。
要知道,人的思想会改变,孩子还小时,那爱的方式可能让她很温馨,但你若一成不变,那本来的爱就变成了罗唆,惹她反感。所以,对孩子的方式要变。孩子长大了,很多时候你要放下身段当他的朋友,彼此分享,以对朋友的方式与孩子相处,改善亲子关系。
陈:时代不同了,以前是家长命令式的威权时代,现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须做出调整,如法师说的放下身段当朋友。刘师兄身为人父,孩子也长大了,请与我们分享您的经验。
刘:我想,探讨亲子关系要追溯到三世因缘。父母只能够生孩子的『身』,无法生孩子的『心』,因为孩子是随业力来到父母身体投胎的,他们或来报恩,或来讨债。所以我们常看到,有的父母很好,但孩子有问题;有些是父母不好,但孩子很好很孝顺、很懂事。
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失职』的父母。最难教的是父母的『脑子』,他们的脑子在这社会的大染缸染了几十年,最难教。孩子表面上看似叛逆,内心其实还很单纯,只是他们喜欢跟着潮流走,喜欢作稀奇古怪的打扮,但这外表的新潮跟孩子的人格未必就成正比。孩子很简单,像一张白纸,表面上你用权威教育孩子,他们会服你一些,在你面前乖乖的,但那是『口服心不服』。
其实是我们做父母的与社会、孩子脱节了。现在的父母为孩子而忙,结果因忙而盲,你要陪孩子一起成长,一同与时并进和学习。
我看女儿变样了,功课又退步了,到学校去了解情况,但老师正面地说,她还有好几科的成绩都进步了。这就是美国的教学方式,总是看好的一面,发掘孩子的优点。
在静思语教学法里也有这样的教学方式。即使是考最后一名的学生,我们也正面地想:至少他没退步,最后一名嘛,就不会再退步了!(众笑)然后鼓励他,只要他稍微努力,往上追,就有力争上游的机会。当然,我们也会提醒名列前茅的同学们,要学习谦卑,要与人分享,更要感恩其他的同学考得不好让你得了第一。
有一个妈妈认为,如果有一天自己不在了,身为长女,一定要承担妈妈的工作,扮演妈妈的角色。於是她对长女施以严格的教育,强逼女儿成长,常常话说得很重,打得女儿伤痕累累。这位妈妈后来觉悟了:暴力示范,只会让孩子留下阴影。那种处罚的方式,让孩子恐惧,更会造成孩子恨父母一辈子。
我们常听老师或父母说,「因为爱你才打你。」但孩子不能接受这种爱,他们宁可你爱别人好了。 (众笑)
孩子是『不怕你知道,只怕你看到。』你在他怕你不做,有哪天你不在,他就做了,看你怎样?这是『危险的好孩子』。你没看有一些抢匪被打死了,父母都不信:孩子怎么这样?
陈:刘师兄您反对藤鞭教育吧?
刘:现在的教育方式要彻底改变,要放弃打骂、处罚的方式,对孩子用爱的教育,以柔克刚。这首先要父母改变自己,从身教开始。我们的言教太多,孔孟等贤书我们唸了好多,但到现在还有那么多问题,因为我们的教育里缺乏『身教』,老师照书唸,孩子跟着读,没有深入探讨书中的意义,唸书只为了考试。
外表的叛逆没关系,但千万不好内心叛逆。孩子或许透过外在的行为,传达一个讯息: 『我有话要对你说,我缺爱,我希望引起你们的关注。』如果你没有同理,责骂、处罚孩子,就弄巧成拙了。
陈:但是如果孩子很会比较,老是看别人更好的一面怎么办?他可能会说:「同学上学都带手机,而且是新款的。」这么一来,矛盾就出现了。同理不容易做到,父母与孩子的要求不一样。师父对同理心有什么看法?
慧:父母与孩子如果都站在各自的立场去想,没有设身处地的去了解彼此的情况,就无法产生一颗同理心。在这方面,亲子生活营更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平曰父母可能跟孩子处不来,来到生活营,父母孩子是如此地贴近,而且一条心完成一个游戏,或赢得一场比赛。两天下来,常常是父母拥着孩子一起哭--因感动而流泪。
叛逆时期的我总认为母亲偏心,想尽办法让母亲难过。幸好,我很爱佛教小故事,从中启发了不少,后来读了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不禁流涕痛哭,终於发现母亲的伟大。
佛陀说孝顺父母的方法有食物、金钱的给予、也有名声的给予;上品的孝/帧是精神的引导至究竟的解脱。我希望以后者报答父母恩。学佛以前想着要怎样对付妈妈,很不孝,现在倒希望妈妈时刻欢喜。我如今是妈妈的心理谘询师哩!大小事她都对我说。我常对她说孩子虽然出家了,但还是她永远的儿子。
学佛的孩子,即使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当因缘成熟,他心中仍会长出菩提幼苗。所以父母应鼓励孩子上佛学班,为孩子打『预防针』,藉由佛法灌输孩子孝顺、尊师重道、爱心等价值观,再由孩子『教育』父母学佛。
陈:两位大德谈亲子关系,皆是从父母谈起。父母是主导者,父母改变自然会影响孩子也跟着改变,当然最大的改变力量来自於佛法。敬请两位总结一下今天的谈话。
刘:我想我们学佛,要改善亲子关系,让家庭和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两件事:先改变自己的脾气和口气。人在发脾气时脸色最难看了。所以生气时我总会警惕自己:发脾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发脾气是短暂的发疯、发脾气是无能的表现。
无论是父母或老师,脾气、口气要收敛一些,尽量每出一语都是雅言正语,用好话、激励的话营造正面的、和谐气的氛。说的话如果是斗气的、否定的、负面的,那家庭的气氛必是将黯淡哀怨,那种沉重气氛让人受不了。
慧:很多学佛的父母都发现自己和孩子的价值观迴昇。佛法要传承,父母没有把佛法传承到下一代,亲子之间就无法达到一个共同的理念、话题、生活方式、方向。
佛法要教育,过去你用责备的、打骂的方式,现在要用爱的教育、慈悲的方式。父母和孩子还要有『上慈下孝』的观念。父母要勇於表达爱,让孩子从小学习『说爱』。虽为长辈,父母错了得放下身段向孩子道歉,培养孩子常怀惭愧、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