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津葩默 Tenzin Palmo
没有一位大师能消除我们的贪婪、愤怒、嫉妒和自我,每个人必须自己做到。
来自伦敦的丹津葩默(tenzin Palmo)是早期首批剃度为藏传佛教比丘尼的西方人之一,她的一生充满传奇。她曾在喜马拉雅山洞穴闭关修行达十二年之久。因缘殊胜,丹津葩默将于7月来马弘法(共有5场弘法会,其中一场在本报总社礼堂)……
在无常中安顿心(节录自《活在微笑中》)
佛陀强调所谓的“三法印”或存在的三个征相。存在的第一个征相是“不满足”,我们一般所过的生活是无法令人感到心满意足的,它是“乐” 的反面——“苦”。存在的第二个征相是“无常”。第三个征相是任何事物本身都不具有“我”(无我)。
学习在生活中看见无常
一切无常。我们试着让事物保持原本的样貌,且一直执著于恒常的想法。一般而言,我们非常抗拒“改变”的想法,尤其抗拒所重视的事件产生变化。生命之所以不尽人意,那是因为它一直在改变,它没有我们总是希望去执取的这个坚实核心。
从我们的文化可以发现,要面对“失去”这个问题是非常困难的。“获得”是非常好的,尤其在现今这个年代,我们的消费者文化完全是关于“获得”、“获得”、“获得”。
无常不只是有哲学上的重要性,它是非常个人的。直到我们接受,并且从骨子里深刻地了解事物无时不在改变,甚至连一刹那都不会停止,唯有在此时,我们才能放下。当我们彻底从内在放下时,那种安慰和疏解是巨大的,它释放出一种全新面向的爱。因此,这个“无常”的问题不只是学术上的,我们真的必须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看见无常。
接受自己的处境
我们都已经体验到开放与放下事情的能力,已经探究过无常的本质,但大多数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正在接受迷妄的信念,他们相信人只要拥有越多的物品,就会越快乐。
当一切顺遂时,这可能会使我们认为自己比实际上更好、更进步。当每个人对我们都和蔼可亲,当所有情况都进行顺利,当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协调时,我们非常容易去想:“基本上,我是一个好人‘一切顺利;我充满慈悲。”但是当事情不顺,人们不按照我们的意思去做,当事情并未如自己所计划的那般进行时,那正是我们学习的时机,那正是我们看清楚自己的处境和悲心能扩展得多远,以及究竟有多少耐性或毫无耐性。当众生粗鲁地对待我们,或欺骗、离开自己时,我们就有机会看见这一切状态。
接受自己的处境,并把它当作修行的道路,尤其在现今这个年代更应如此。当然,禅修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它并非成为证悟者所需要的唯一方法,我们也需要去生起其他的特质,例如需要去培养真正开心的心、慷慨布施的心、接纳和安忍的心。
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并且为帮助那些与自己最亲近的人、给予他们爱与了解而负责。我们的家人、子女、伴侣、父母都是我们修行的对象,他们不是我们修行的障碍,而是需要我们的慈爱、慈悯、安忍和精进的人,要为地平线上某处的一切有情众生坐下来观修慈悲,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每天都是最后一天
我们的日常生活是修行的生活。如果我们具有觉知,而能把日常生活当作修行,那么生活就会具有意义。当早晨醒来时,我们应该说:“多么不可思议!我并未在夜间死去。”当在夜晚入睡时,我们应该说:“多么不可思议!我活了一整天还没死。”
谁知道我们何时会死?我们真的不知道。所有那些意外身亡的人,他们会认为自己会死吗?不论年纪、成功、美貌或健康,死亡都会降临。当死时已到,我们就会死。因此,必须把每天当作是最后一天那般过活。
如果能以想着“每天是最后一天”的方式过日子,如此就有助于我们欣赏和感激每个刹那。这并非要我们变得相信宿命或阴郁消沉,如果这是自己在地球上的最后一天,我们就会小心谨慎地运用时间,不会再制造更多的问题,而是会去试着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我们会对人友善,如果我们从此再也不会看到他们,那何不善待他们呢?因为,谁晓得呢?我们可能不会再见到他们。有一天,我们将不会再见到他们。
丹津葩默问答篇
问:你提到在禅修过程,当念头生起时,会有可以区分各种念头的能力。我们如何增长这种判别的能力?
丹津葩默:我们全都具有那种能力。当人静坐而注视着心时,会生起念头、感受和烦恼。刚开始,它们都是浅表的念头和烦恼,但是后来,当心深入地转向被埋藏的烦恼或念头时,显而易见的是,我们所体验的每个念头和烦恼都有一种令人计喜或讨厌的特质,而且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见什么善念或恶念。在瞋怒的感受或强烈的执著生起的刹那,如果我们能真正地看见它,完全地了知它、认识它,那么在我们开始评论它之前的那一个刹那,它将会自行转化。
禅修能让我们回归静默。
问:你在洞穴里时花了多久的时间,才能有对佛法很深的体会? 丹津葩默:事实上,并未花很长的时间,它第一次发生是我进洞穴之前。但是那段时间,我正因为执著而饱受痛苦。突然之间,我在瞬间看清整件事情,那是一个明晰和了解的刹那。在那个刹那,整件事情瓦解,永远不再生起。
禅修给予心空间,它给予我们去觉受的空间。一般而言,我们的生活是那么地散乱,甚至毫无呼吸的空间。但是,禅修给予我们呼吸的空间。我们是“无任何事情发生”地静坐,并且给予空间。不论是否有发生任何事情,它都不重要,但是,至少我们以“处于下当”的态度面对正在发生的事情。尤其在今日,“空间”和“静默”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缺少的事物,我们再也听不见自己,因为我们完全被外在和内在的噪音所淹没。禅修能让我们回归静默的内在。
问:如果我们尚未完全发展合乎道德的行止,我纳闷,我们是否可以练习一些修行法门?
丹津葩默:当然,否则我们将永远不会开始认真地修行!因为如果我们过着相当不道德的生活,例如每天酒醉,或拥有荒唐的风流韵事,或陷入痛苦棘手的人际关系之中,或常常发脾气,做尽所有伤风败俗的事,那么我们将难以坐着使心宁静下来。因此,尽可能地过着合乎伦理道德的生活,是有道理的。重点在于,一旦我们开始真正地修心,那将帮助我们过着更合乎道德的生活,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我之所以提及伦理道德,那是因为它非常重要,今日许多现代的佛教徒都倾向于不理会它,但如果我们过着失控的生活,就无法真正地禅修。当我们疏忽犯错时——我们全都会犯错,因为我们是人,并非十全十美——我们会感到后悔,并且试着下一次做得更好,而不会重蹈覆辙。我们试着让自己重新回到正轨,试着从那个经验中去学习,而能继续向前。
放弃寻找完美上师的理想
问:如何才能找到真正的上师,以及如何鉴别他们是有修行的上师?
丹津葩默:达赖喇嘛说,我们应该检验老师,我知道这很困难。老师就如同母亲一般的教育弟子。西藏文的“喇嘛”,其实意指“位高的母亲”,“嘛”(ma)字当然是女性,所以,喇嘛是女性的字眼,但西藏人平常不提这点。一位真正的上师能够训练弟子找到内心的智慧和内在的上师,训练弟子替自己做决定。任何一位“上师”如果只是创造出一群崇拜他的侍者,等待他每一句如甘露般的话语,愈来愈倚赖他,并专注在满足他所有的愿望上,那么这位上师只是爱上了“当上师”的想法。
我相信能遇见真正有智慧的老师是最好的,因为他们具备非常特殊的气度,这是所有传承的一些喇嘛和老师们都具有的。当你和一位纯正的大师在一起,你可以感受某种广大、无我的特质,他不是一个只喜欢推销自我的人。
善巧上师好比良好外科医生
“独一无二的上师”的观念是有害的,它让人观念完全混淆颠倒。当我们遇见一位真正完美的大师,他确实能够加速我们的进步,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正巧遇见一位这样完美的大师,太好了!但眼前之计,你只要好好修行,不要晃荡等待,不要把你的整个生命建构在围绕上师的场面上,这是非常浪费时间的事。 一位善巧的上师好比良好的外科医生,他知道如何把手术刀放在正确的地方,身体虽然痛了一下,但却得到治疗,确实痊愈了。开刀的目的不是制造痛苦,外科医生必须找得到要害,让病人得到医疗和转化。一位善巧的上师能替众生点出病痛的来源与教导他们如何修学。
分析到最后,我们都是自己的上师,终须接触自己内在的智慧。这可能有点危险,因为我们的心可能说的是自己想听的东西。但如果它教我们做的,正是自己不想做的事,那它就真的是内在向导!没有一位大师能消除我们的贪婪、愤怒和嫉妒,没有一位大师能除掉我们的自我——每个人必须自己做到。
丹津葩默简介: -1964年,廿岁的她决定前往印度寻求灵修之道。 -在印度遇见第八世康楚仁波切,成首批剃度为藏传佛教女尼的西方人之一。 -在喜马拉雅山谷洞穴住了12年。 -1993年,英国女记者Vicki Mackenzie将她生平写成一本书《雪洞》(Cave in the Snow )。 -1999年,丹津葩默在印度建设道久迦措林尼寺。为筹募启建尼院经费,她四处弘扬佛法。 -2001年尼院的建筑工程正式动工。丹津葩默为西藏女尼争取学习机会的推广上有很大的贡献。 -2008年2月16日。第十二世嘉旺竹巴法王正式册封她为“杰尊玛”(Jetsunma),意思是“在戒律和瑜伽密行有成就的女性导师”。 -目前继续筹建道久迦措林尼寺,也到世界各地弘法。 丹津葩默中文译本封面
|
丹津葩默 正念与明智之旅(马来西亚弘法会) 语言:丹津葩默英语主讲 王振威居士华语翻译
◆槟城 日期:7月7日 (晚上7点30分) 讲题:日常生活中的正念 日期:7月8日 (中午3点30分与晚上7点30分) 讲题:发现根本明智 地点:Wawasan Open University ,Lecture Theatre 2 (Level 5)54, Jln Sultan Ahmad Shah,10050 Penang 联络:Ms. Julie 012-4183987
◆吉隆坡 日期:7月10日(晚上7点) 讲题:穿透希望——跨越恐惧 地点:Buddhist Gem Fellowship Centre, 60, Jalan 19/3, Petaling Jaya 日期:7月11日(晚上7点30分) 讲题:正念的奇迹——身心健全之道 地点:南洋商报八打灵总社视听中心 日期:7月12日(晚上7点30分) 讲题:烙炯修心——心禅静修工坊 地点:Swan 1, 7th Floor, Pearl International Hotel, Batu 5, Jalan Klang Lama 联络:Sherry Goh 016-617 16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