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人们应该如何消除自己的恐惧?
昂山素枝:恐惧是一种习惯。我想,有些事情,如果你认为自己应该做的话,那即便是恐惧,也必须要去做。你不能寄望于恐惧凭空消失。你的态度应该是:好吧,我怕得要死,但这件事我必须做。因为去做它也许令人害怕,但不做它会更糟。在这件事上,我对缅甸民盟的成员们说得非常简单:即使你的膝盖在发抖,迎头去做,去做。你知道,虽然我们心里有畏惧,但一旦你做了,会发现其实没那么可怕。我想那些肩负承诺和使命的人会获得力量,去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你若没有担当,将一事无成。
化解仇恨而非忽视仇恨
问:不过,对于那些遭受苦难或者不公正待遇的人,心存恨意也很正常。如果将来民主实现了,他们要求报复怎么办?
昂山素枝:不可否认,总会有人要求报复,全世界都是如此,但我们可以看看南非的例子,看看波兰的例子,看看他们是如何在转型中应对仇恨的问题。他们都找到了解决办法,去化解仇恨,而非忽视仇恨。你不可能忽视过去,你不可能以忽视来与过去相处。他们没有忽视它,他们面对它,通过面对它,他们才能化解那些苦难和怨恨的情绪。
问:挑战在于,如何在避免仇恨与报复的同时,又不失掉真相和正义。
昂山素枝:责任担当,我认为责任担当非常重要。在正义一事上,我常常引用图图大主教的话,他说他相信修复式正义(restorative justice),不相信报复式正义(retributive justice)。我们必须追求的是修复式的正义。
正念会帮助平静度过此生
问:你曾说过,从佛教上师班迪达西亚多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正念,能具体说说吗?
昂山素枝:嗯,是他教会我这些,不过他是位佛教上师。你可以在很多事情上达到极致,你可以足够聪明,你可以足够勤奋,但正念永不足够。正念意味着你对自己和周遭事物都有所体察,就现在而言,正念意味着你不但要体察你对我说的话,也要体察我对你说的话……所以正念无止境,它会帮助我们平静度过此生。
问:这种领悟是怎么帮助你度过软禁岁月的?
昂山素枝:比如,当我生气时,我总会观照到自己正在生气这个事实,然后我就会设法控制它。而且我从来都知道,世间并无恒久不变的事物,所以当我遇到不顺时,我总会观照到这个事实:是的,现在事情不太妙,但有可能转瞬就变得好起来。这种正念让你保持沉静,给了你一种平衡感。
慈爱它付诸实践
问:你说过你相信“参与式佛教(engaged Buddhism)”,想知道你对它的定义。
昂山素枝:我说的参与式佛教,指的是佛教徒不应该切断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把所有的事情都看作“业”(karma)而统统接受,因为说到底,“业”其实意味着有所为。在我看来,佛教意味着你无法逃离你自己所做之事带来的后果,你必须对你自己的作为有所担当,这里面有一种责任意识,不是吗?这是好事,应该进入你的日常生活。因为佛教还教人慈爱与慈悲,你得把它付诸实践,不能只是空想着“啊,我爱世人”,这不够。
问:不过你父亲就明确表示过反对僧人参与政治。
昂山素枝:是的,他曾经说过,僧人能够为国家做的最大的政治,就是将佛法、将慈爱撒播四方。不过我认为他会同意我的看法,因为那也是参与的一种。参与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层次。我觉得,如果你真的相信任何宗教的教义,反而不可能完全脱离政治生活。因为教义显然会影响你思考问题的方式。当然了,你不能把宗教当作你个人政治游戏的工具。
血液里浸透佛教慈悲观
探索昂山素枝的人生历程,她的精神资源主要来自3个方面。
一是佛教信仰。自1945年出生到15岁去印度,昂山素枝生活在“佛教之国”缅甸,血液里浸透了佛教的因果论和慈悲观。
二是甘地思想。昂山素枝出身名门,他的父亲因对缅甸独立的巨大贡献而被尊称为“缅甸之父”,但不幸在昂山素枝2岁时遇刺身亡。1960年,昂山素枝的母亲出任印度大使,昂山素枝也跟随母亲到印度学习,并因此受到甘地非暴力主义思想的影响。
三是西方的民主自由理念。1964年至1967年,昂山素枝在英国牛津大学读书,获得哲学、政治与经济学位;1969至1971年又在纽约和不丹为联合国工作;1972年与英国藏学家迈克尔阿里斯结婚;1985至1986年,在日本京都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作访问学者。这些经历使昂山素枝具有比较系统的现代西方民主自由思想。1988年,昂山素枝回缅甸照料年迈垂危的母亲,恰逢缅甸民众反对军政府的民主运动,昂山素枝由此走上了政治之路,而她融合了佛教信仰、甘地精神与民主自由理念的政治观点与行为方式,也得到了缅甸人民与世界主楼社会的认可。1991年,软禁中的昂山素枝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昂山素枝所追求的,是一种遵从佛陀教导的人生,以及符合佛教精神的政府。《佛陀树下最清凉》是昂山素枝的一篇著名散文,比较系统地表达了她的世界观、伦理观和政治观。
因果意味着行动
在世界观层面,她相信因果律,“我是佛教徒,我相信因果律,因此‘命运’对我不是那么重要。因果意味着行动。你创造你自己的因果律。如果说我相信命运,它就是我为自己创造的。这就是佛教徒的方式。”“没有人超越因果律,无论他们多么无法无天。他们可以超越人间法律,但无法超越因果律。”在伦理观上,她强调慈悲的意义,“慈悲是我们大家在这个世界上都需要拥有的东西。”“要克服自己的恐惧你首先要对他人表现出仁慈。一旦你开始以仁慈,善意和理解来对待他人,你的恐惧就消散了。”而“仁慈和智慧必须相互平衡”,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在政治观上,昂山素枝主张以佛教的精神建立政府,“统治者要给人民提供和平与安全的保护,他就必须遵从佛主的教诲。这些教诲的中心是真、善与仁爱。缅甸人民在为民主而斗争中所追求的就是一个具有这样品质的政府。”探索昂山素枝的人生历程,可以看出她的精神植根于东方传统佛教,这是缅甸文化的基础。
1988年8月26日,昂山素枝在仰光的瑞光大金塔发表第一次政治演说,人们后来回忆说:“当时就觉得她已经与背后的瑞光塔融为一体,成为我们国家的象征。”
与达赖喇嘛相知相惜
昂山素枝的丈夫阿里斯(Michael Aris)经常被中国政府批评为“藏独份子”、“达赖集团走狗”,这也许与阿里斯本人研究喜马拉雅文化,喜爱藏传佛教与同情达赖喇嘛有关。
阿里斯本人有着传奇的经历。他大学毕业后,曾在印度旁边的不丹住了6年,获旺楚克王室聘请担任王室子弟的私人教师,这奠定了他“不丹权威”的地位。他也是在职位任内向昂山素枝求婚。
昂山素枝被北京视为亲美、亲英、亲印、亲日之余,还加上“亲达赖”。虽然昂山素枝避免直接批评北京,但从无掩饰对达赖的崇敬,电影也交代她对缅甸军政府说,达赖提供了私人医生让丈夫到缅甸见最后一面,可见两人相知之情。她和达赖喇嘛的诺贝尔和平奖只相隔一年。
电影《昂山素枝》在中国被禁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