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打印

方隆彰 阅读帮助心灵成长

访问/摄影:心然 受访者:方隆彰  2010-04-21 02:10:58  南洋商报

台湾方隆彰先生月前受邀来为马法鼓山“心灵环保读书会带领人初阶培训”的主讲人。因缘俱足下特走访方隆彰畅谈阅读对心灵成长的重要。

适逢“世界书香日”(4月23日)即将到来,让我们从方隆彰先生的谈话中。学习如何作深度的阅读……

问:请问是什么因缘使你前来我国推动读书会?另请分享台湾读书会的当前状况?

答:我在台湾推动读书会已近二十年,在台湾的法鼓山我也协助推动其读书会。日前常慧法师调回大马法鼓山,她问我能不能前来办有关读书会课程,刚好我在时间上允许,便决定过来。我在台湾法鼓山读书会协助办种子培训班,法鼓山读书会成立约十年之久,我对他们推动心灵环保相当认同。

读书会在台湾发展约有二十年光景,大约在1990 年左右。我也在那年办了个人生平第一个读书会。那时台湾刚解严,读书会的发展非常蓬勃。1994年我开始办读书会培训课程,分享我个人在读书会的经验。我办过的培训营非常多,除花莲外,几乎全台湾我都跑过办过培训营。台湾当前的读书会,什么性质都有,很多元,有关台湾读书会的著作也非常多,这显示了研究这个领域的人也非常多。我个人写了两本有关读书会的著作。

问:分享你在马法鼓山读书会培训的课程内容?

答:课程前后共3 天。第一部份内容,我先说明读书会的基本概念,读书会的立场或本位是什么?第二部份是讨论——读书会最重要是讨论,但要如何讨论?我介绍了4种讨论方式或层次:第一种层次:从个人基本思考模式讨论,那是一种客观,不用思考,想到什么就讨论什么。第二层次是在读书会阅读后有何感觉,当中哪句话,哪部份触动了你。第三层次:去诠释与验证,读了有何感觉,去思考为何有这种感觉?诠释就是进入主观思考,回到个人经验,将读到的东西与自己连接起来。第四层次是最深层的,思考背后有什么更深的东西要发掘,有什么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有什么启发,对个人有什么提醒。

参与读书会应有“活化”的感觉,就是要运用在生活里,这才有收获,不是天马行空,来凑凑热闹,回去空空如也。第三天课程我注重实验,将学员将前两天所学的东西,实际的体现出来,让大家能真心交流、深度了解。

我这次办课程主要是教导读书会如何组织经营。难得的是,有3位台湾法鼓山读书会会员,特请假前来,分享她们在台湾读书会的宝贵经验。

问:学员们的反应如何?理想的读书会应具备任何条件?

答:我发现这里上课的学员态度很认真、投入,上课气氛很好,有很强烈求知欲,对读书会很有兴趣。当然读书会对他们来说仍是新东西,我不敢有太大期待,重要是他们对读书会有一定了解,将来可能用得上。学员们表达能力不错,且年青人相当多,只是有些人较害羞,我鼓励他们多发表,让他们有信心。

读书会未必一定要读一本书,其实读一篇文章或一则新闻报导也行,手上有什么材料就可拿来讨论。对一些人而言,要读一本书或有压力,因此选一本薄的书或一篇短文来讨论也蛮好,很轻松。在读书会学习应要自然,不要像上学般那么辛苦。读书会学习要自主与自发,让自己做学习的主人,如此学习过程才有乐趣。

理想的读书会人数最好不要超过12人,最理想6 至8位,大家可畅所欲言。我觉得读书会是种“共构学习”,就像建房子,大家一起建构学习。这点像佛教讲:活在当下。每个人懂得的东西,就在这个当下互相分享,互相激荡,如此才有生命力。

至于学员方面,大家条件学历接近,基础差不多,“同质性”高分享起来易交流,但缺点是擦不出火花。“异质性”大则易磨擦出火花,但若大家学历相差太远,会造成一些人听不懂。因此刚开始差异不要太大,慢慢增加不同行业背景的学员,则能擦出更好的火花。

问:请分享你在佛教团体带读书会的经验?宗教读书会与一般读书会有何不同?

答:我在佛光山、法鼓山带过读书会。一般上道场的读书会多以师父与本身道场的著作为主。在选书方面,一般上会考量适合大众程度,大众阅读,有兴趣与有需要的书。读书会需考虑大众的阅读经验,开始先选大家爱听爱读,简单易懂,不然太深涩会造成大众却步。

我个人接触过的佛教背景读书会,一般上参与者习惯以聆听师父开示的心态,很少发言,不太敢讲自己感受,结果读书会变成像师父或师兄开示。我会鼓励每个人都是老师,分享没有对与错、高或低,讲出来就行。一般大众读书会则较容易离题,各说各话。我认为道场的信众也应多吸收世间学,那么在分享时就能更丰富,对生命有帮助。

读书会每次阅读时间以两小时为佳,太长会累。一周、两周或每月一次皆行。若有连续性主题的可一周一次,两周一次的好处是学员较没压力,若是独立的主题,每月一次也行。

问:要具备什么条件才可成为读书会的带领人?

答:一个理想的读书会是不需要带领人,因每个参与者都具备带领的条件,大家皆有备而来如此过程才会流畅。当然一般读书会都要有带领人,带领人要具备以下条件:㈠对读书会要有明确概念,㈡要懂得如何阅读,要有效地解读材料,具消化材料能力,㈢要灵活带动讨论,㈣要建立“有机”的组织经营,如此读书会才有生命力。作为带领人要乐于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因读书会基本上是一个成长团体,带领人要开放吸收新资讯。

问:试分析读书会与一般心灵成长团体有何不同之处?

答:读书会有时会扮演成长团体的角色,因读书会也是一种人际关系的交流。有些学员有烦恼在读书会可一道分享,因为读书会不仅讨论,也会有经验分享,它是理性与感性的融合。但读书会有基本位,需回到阅读的文本,因此它与心灵成长是有差别的,只是它也有分享成长的功能。但遇到复杂的心理困扰与心灵问题,我们还是鼓励学员去往专业寻找,回到专业的心理层面去处理问题。

问:个人阅读与集体阅读有何不同?

答:阅读本来是很个人的事,但因为个人有所限制,有时会受困于个人观点。集体阅读可听到不同的声音意见,也可治疗“偏食阅读”的问题,可通过他人的分享,阅读到不是自己偏爱的阅读种类,而从中发现其有趣之处。集体阅读的好处是可打开多扇窗户,视野开阔。

问:有些信众认为修行重要,读书不重要?

答:有些信众的观点是只参加法会,不爱阅读,不过现在台湾许多佛教团体都鼓励信众多听闻阅读,这样才能了解什么是正信佛教,不会盲修瞎炼,才有正见正知。其实阅读本身也是身心灵成长的管道。目前台湾很多佛教团体都设有读书会,老菩萨即使不认识字,也可来听,并可分享他们宝贵的人生经验,如此信仰才不会变成迷信。

阅读其实是件开心的事,而阅读也有4个层面,既是:读过了、读懂了、读通了、读透了。阅读不能只读表面,应该要真正读懂读透其背后意义,因此阅读要有方法,才能读出深意来。

问:目前流行网络阅读,这种快速阅读会否造成无法深度阅读?

答:网络阅读因为要快速,会造成浅化阅读。深度阅读是要时间与空间,书就具备这种条件,阅读者主动掌控时间与空间。但网络阅读因为时间被压缩,无法沉淀。目前网上也有网络读书会,但一般上各说各话,深度不够,不容易聚焦,没有焦点。心灵深化是要长期累积的,不是一蹴而成的事。

法鼓山读书会的目的……

读书会是自愿参加并互相带动的活动,它不仅仅是一团体活动,而且是自利利人、弘法学法的活动。法鼓山读书会的目的应如下:

一、能产生共鸣·培养共识

对书中的每一句话、或某一段文字,感受深刻,虽然书中没有标明,心中却能举一反三,涌现出许多相关连、有用的思想。

二、培养“真”读书的能力

掌握书中的理念与精神,同时彼此分享心得。读过之后,对整篇文字的主题或牵涉的内容产生反应,有时一句话或一段文字就能激发灵感,有时多读几遍感受又不相同。每个人将读后的心得提出来与大众分享,这才是读书会的目的,如果只是当作报纸新闻那般,看过之后没有消化反刍,这不是真读书,只是消遣、打发时间的做法而已。真读书不但要把书中重点找出,更要能体会弦外之深意。

三、增益对正信佛法的掌握能力

透过研讨师父智慧的开示,厘清诸多似是而非的错误观念。

四、将佛法与生活紧密结合

透过师父智慧的开示,引领我们如何将佛法的基本精神,运用于瞬息万变的现代生活中,提升生活的品质。

五、奠定佛学的基础常识

佛法的名相往往是许多人学习佛法、了解佛法的障碍,透过大家智慧心得的分享,师父开示中的诠释,帮助大家跨越这层障碍。

六、培养弘法的善巧方便

在讲求效率、追求改变的现代社会中,如何掌握佛法精神,配合社会脉动,为动荡不安的社会,注入一股安定的清流,在读书会的讨论当中,便可结合大众的智慧,共同推动弘法护法的事业,让更多人一起共享佛法的利益。

七、培养宽容包容的基本修养,增益读书会员慈悲与智慧的掌握能力

在读书会的进行中,每个人都会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读师父智慧的开示书会是扩展视野、学习接受各种不同意见的最佳时机。

方隆彰简介

- 1975年台湾东吴大学物理系毕业,工作11年后转读社会工作。大学毕业后,先后于台湾等非营利机构从事社会工作与人文推广教育。1993年辞掉专任职务后,全心投入人才培育的工作,积极协助社会福利、社会教育机构与企业组织,进行内部教育训练、组织发展与民众教育的工作,近几年并投入家庭教育与中年议题的实务及研究工作。

- 自从1990年自组读书会后,至今仍持续参与3个读书会。这之间陆续将所知、所学整理成有系统的教材,自1994年起于全省讲授“读书会带领人培训课程”,并将课程陆续发展至5个阶段。十余年来,除于工业社会工作与社会团体工作的专业论述外,主要文章都是探讨与读书会有关的议题。

- 2003年1月,于《人间福报》全民阅读版开辟“智慧传家”专栏,分享读书会的经验与看法。

- 目前仍积极在台湾讲授“读书会带领人培训课程”。



首页 > 时势动态 > 本地专访 > 正文
http://www.mybuddhist.net/cms/e/action/ShowInfo/?classid=75&id=1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