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打印

“多元信仰 和谐中国”之四——佛教在中国

郭丹  2011-04-08 04:54:04  

(中国讯)佛教自公元67年由印度传入中国。在近2000年的时间里,佛教经过历代高僧的护持、译述与弘扬,不断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密切结合,逐步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有人说,佛教是近代以前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进口产品,它对后世的中国人来说如此熟悉,甚至几乎让人忘了它是一个外来宗教。像汉语中“世界、时间、天堂、觉悟、法宝、随缘、盲人摸象”这些佛教的词汇,已经融入中国人日常的交流和价值观。

  谈到佛教对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所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释明生说:“中国佛教协会已故会长赵朴初居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人如果离开佛教文化的延续,连说话都不完整了。"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在我们历代祖师、有影响力的名人,包括统治者的推动之下,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化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比方说雕塑、铸造都有促进和影响。特别是对于诗词歌赋,到了唐朝以后,禅宗的灵性、悟性对于创作诗词歌赋,乃至元曲都是有促进作用的。所以,中国的文化艺术、文化语言到文化内涵都有佛教的内容。”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泰语部专家马素君女士,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十年前,她第一次来到中国读书,其间往返中泰两国多次,走访过很多中国的佛教古迹。说起在中国怎样从事佛事活动,如今在北京工作、生活的马素君说,她会经常去北京西郊的八大处公园静坐、念经:“我会经常去八大处,那里有佛牙舍利。因为是异国他乡,在这里一个人住,所以有时很寂寞、很想家。有时有些问题不知道要给谁说,要给谁聊,觉得心情不能平衡下来,我就到八大处,在舍利塔面前,然后念经,念泰国的经,然后静坐,把心情放松,平静、调整下来。回来就感觉特别好。”

  泰国是佛教非常兴盛的国家,95%以上的泰国人都信奉佛教。马素君希望能在中国找到一个泰国式的寺庙,这样即使身在中国,也不会感到离家太远。释明生正好是广东潮州一座泰佛殿建成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说:“潮州有一个开元寺。潮州泰国的华侨是最多的,所以泰国华侨、大慈善家谢慧如先生就捐款建了一个泰佛殿。那是纯粹用泰国的建筑形式在潮州建一个寺庙,也是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建成的泰国寺庙,促进了潮汕地区跟泰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传统佛教被视为是远离尘世的出世之道,倡导以脱离尘世烦恼痛苦为目的的人生理念。自唐代以来,以六祖慧能法师“顿悟自性,见性成佛”为代表的禅宗的传播,成为中国佛教的典型。释明生会长所在的光孝寺,就是禅宗的三大祖庭之一。

  但在这两年,无论是“人间佛教”理念的提出,还是开放讲坛、举办国学学习班,光孝寺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像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学习场所,而不仅仅是一个出家人打坐诵经的禅堂。谈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释明生说:“佛教也应该与时俱进,也必须要适应这个社会,因此我在光孝寺开展了多元文化的教育。比方说有信徒的孩子在那里上四书五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乃至于佛教的一些理念,我们提供场所,给五、六岁的小孩教授书画,我们充当少年宫的角色。同时也随缘功德,把信徒所供养的钱币积累起来,设立一个福民基金,为社会做善事。比如我们辅助贫困山区白内障和心脏搭桥。我们在广州市中心开办了慈善医疗诊所,就是利用这些平台,对于下岗人群和弱势群体、贫困人群免费施医赠药,看医生拿药都不用钱,在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日常管理寺庙的工作中,释明生接触了很多海外佛教信徒、法师。有许多来到光孝寺的外籍信徒,他们能说流利的英语和华语,交流非常深刻。随着信息网络、交通网络的发展,也改变了佛教传播的模式和速度。所以在促进国与国之间的睦邻友好上,佛教对于和谐世界、和平世界的创建是有积极作用的。释明生说:“我觉得现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宗教信仰自由方面上,也是按照我们国家的宪法推进了很大的步伐。比方说在旅游方面,没有限制这些宗教人士。他如果旅游签证过来了,到了我的庙里,我就要接待,所以是非常宽松的。”



首页 > 时势动态 > 海外动态 > 2011 > 正文
http://www.mybuddhist.net/cms/e/action/ShowInfo/?classid=406&id=1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