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打印

台湾百年佛教演变:女性出家者多于男性成趋势

  2011-02-01 05:06:58  中国新闻网

(台湾讯)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据台湾本土佛教信仰文化,主要是明郑时代由闽南传来,迄今虽历经三百多年,但据专研台湾佛教史的学者江灿腾表示,明清时代台湾出家佛教源流,其实只有两种。

第一种是住在“禅寺”里的和尚,被称为“禅和子”,因多为大陆华南僧侣东渡来台,所以亦通称为“外江僧”,表示其为外省或内地(大陆)来台的僧侣之意。

第二种,则是主持“香火寺庙”(更精确的称呼,应是“以祭祀祈福和免灾为主的寺庙”)的“香花僧”,普遍流行于清代台湾西部平原。因此,他们所主持的仪式性祭典佛教,构成清代台湾本土佛教活动和信仰文化主要内涵。

清代中叶有斋教三派先后传入台湾,影响深远。因当时台湾有不少信佛的未婚妇女或寡妇,因受限于清代法规,不得任意出入佛寺和出家为尼,便自建斋堂或入居共有的斋堂,如此即可不必到佛寺去落发出家,又可“带发修行”,所以逐渐形成风气,并成清代华人社会中一大特色。日本时代,这些佛教徒在日本佛教各派的促成下,有一部份顺利转型为传统的僧伽佛教,甚至成为当时台湾本土佛教发展新主流。所以清代斋教三派传入台湾,对日后台湾本土僧伽佛教发展, 贡献极大。

日式化的皇道佛教

日本时期台湾佛教传播发展前后约50年(1895-1945),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开始统治到西来庵事件爆发。这一时期,因新殖民统治者对台湾民众的宗教信仰,采取自由宽容政策,使佛教发展机会大增,所以台湾本土的跨地域佛寺信仰联盟百花齐放。可是到1915年时,因余清芳等人利用台南的斋堂“西来庵”作为抗日连络中心,造成日本官方惊慌和警觉。因此,在事变后即进行深入的全岛宗教调查,并试图藉联谊和组织的方式,将全台湾的斋教徒纳入其中并加以掌控。

而上述作为和情势的发展,也逐渐促成台湾近代四大本土佛教法派出现,即:一、基隆月眉山灵泉禅寺派,二、台北观音山凌云禅寺派,三、大湖法云寺派,四、高雄大岗山超峰寺派,加上台南开元寺先前发展的“玄精。传芳”派,和日本来台发展的几个佛教宗派,都纷纷趁机扩张教势。

第二阶段,约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一时期特色是,日本佛教各派纷纷在台建立永久性传教中心寺院(或称台湾别院、台北别院),建立中等佛教教育机构或训练班,以提升加盟的台湾本土佛教弘法人物知识水平,并派遣优秀学生赴日深造,养成高等佛教学术人才,及促成本土佛教大法派的建立。

江灿腾表示,这一时期,也是台湾佛教发展与转型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例如主张僧侣可结婚、不必禁慾的正反派激烈争论等。同时,全台性的佛教 组织和其机关刊物,也在此时出现;并首次有台湾本土僧侣获派参与在日本东京增上寺举行的第一届“东亚佛教大会”,使台湾佛教人士能在正式的国际佛教交流场 合,宣扬其佛教改革主张。

第三阶段,日本在台殖民最后10年(1936~1945)。此时,由于日本在大陆发动全面性的侵略战争,日本统治当局为免台人心向祖国,加速实施皇民化政策。于是台湾佛教也被要求全面日本化,同时配合官方的需要动员。成为统治者的辅助工具之一。

当时日式化的“皇道佛教”,有强烈军国主义的色彩,因此通过南北两处“佛教练成所”培训和灌输意识形态,在这一时期,台湾本土佛教完全丧失自主性,直到战争结束,日本退出台湾为止。

戒严时期的大改造

战后国民政府开始戒严体制,延续了38年之久,所以由大陆逃难来台僧侣所主宰的“中国佛教会”组织,藉党政权力的支持,柯断传戒权利、主导佛教发展方向,并极力排斥日式佛教、重建所谓“大陆佛教”。

因此,战后的台湾佛教分期,事实上是以戒严前的5年、戒严时期的38年和解严迄今,共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放任的过渡期,第二个时期是为改造和发展期,第三个时期,则是变革期和批判期。

江灿腾强调,其中尤以第二个时期的传播和发展最具特色。因在第一阶段中,大陆传戒的规范和出家佛教至上的意识型态,主宰了原有的台湾佛教。而且日本在台的许多美丽的佛寺,也大多被变卖或改建。但到了第二阶段,取而代之的是,广播型、观光型和舞台化的新佛教传播方式,逐渐成了新的主流。大陆来台的星云法师及其一手建立的佛光山系统,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此外,仿日本镰仓铜铸大佛的彰化八卦山水泥制大佛,则是更早期的台湾佛教观光化的著名 先驱。

但在戒严前期20年间,台湾佛教势力整体的传播和发展,与基督教和天主教在台同一个阶段教势的强力发展相比,仍显得较弱势,江灿腾表示,这可从当时教会大学数量之多与佛教大学全无的强烈对比,即可一目了然。

1960年代以后,由于台湾在退出联合国及“美台断交”后,经济仍能持续高度成长,而高等教育人口业随之激增,加上新社区、中产阶级逐渐兴起,因此台湾佛教发展的黄金时代再度出现,且规模更大。

四大道场兴起

此时,除佛光山外,另一具社会影响力的佛教系统,则是由释证严所领导的慈济功德会,也快速的扩张于解严前的10年。加上台湾北部的法鼓山教团和位于南投县的中台禅寺教团,都相继崛起于此时。因此,在第二阶段的最后10年,堪称台湾佛教传播发展史上的最高峰期。

可是台湾本土传统的斋教,在1949年后,由于面临被出家僧侣强烈批判为“非佛教”的尴尬窘境。情势所迫不得已纷纷转为“空门化”(亦即 “斋堂”大量改为“佛寺”,而“斋教徒”则大量落发受戒成为正式的“僧尼”)。所以,传统台湾的“斋教三派”教势,已如夕阳般式微。

另一方面,脱胎于传统斋教先天派的一贯道,则藉著结合儒家思想和入教的简易化,在台湾地区大大盛行起来,并成为仅次于佛教的大教派,其传教范围甚至逐渐扩散至全球各地。

1987年台湾宣布解严,并颁布“人民团体组织法”和开放到大陆探亲、观光,因而进入第三期的发展阶段。具有领导霸权“中国佛教会”,其长期独霸优势已崩解,传戒多元化和僧尼平权的强力诉求相继出现。此外,因两岸恢复交流,所以台湾佛教回流大陆,成了新的发展方向之一。

佛教思想的异化与冲突

总结台湾百年来的佛教演变,江灿腾表示,台湾佛教思想的异化与冲突,也一再出现于此时。其中尤以印顺法师倡导的“人间佛教”影响最深远,逐渐为知识份子所接纳。

除外,在佛教妇女戒律改革与环保方面,也取得重大的发展。同时知识份子对台湾佛教界出现诸多弊端的批判现象,也相继出现。因此,当代台湾的佛教界,正处于变革期和批判期。

而佛教界出家僧众,女性远多于男性的大趋势已然成形,女性所主导的台湾佛教,预计在未来不久将更告成熟。



首页 > 时势动态 > 海外动态 > 2011 > 正文
http://www.mybuddhist.net/cms/e/action/ShowInfo/?classid=406&id=15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