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打印

父母住安老院,孝或不孝?

  2011-10-02 12:00:00  星洲日报

把年老父母送入安老院就等于不孝?把父母留在家里就等于孝顺?有没有可能看起来是在奉养和照顾父母,事实上在精神上却遗弃了他们?

        又有没有可能看起来是遗弃父母的把父母送到安老院,事实上却在真心奉养和照顾父母?

        最近,这些议题皆获得高度的讨论,特别是槟城政府医院最近被揭露一度曾有六十多名老人院,尽管已病愈,但家人不愿接他们回家,把医院当成另类的“安老院”。

        其实,在核心和双薪家庭及个人主义愈来愈多和愈强的今天,还有越来越高龄化的社会里,把父母送到安老院已非常普遍。

安老院服务有需要者 唯悟法师:子女的爱无法取代
        针对此,对多个先进国家的安老院、福利及医药服务等问题及对老人问题相当了解;的檀香寺住持唯悟法师说,檀香寺在17年前为没有儿女亲人的贫苦老人设立晚晴苑安老院,后来再设立了服务有子女的老人的收费安老院和日间看护。

        “当我们设立安老院给有子女的老人时,就有人间我们,难道佛教鼓励子女把父母送到安老院吗?”

        他说,安老院的设立是为有需要的子女提供服务,而不是让子女乘机把父母丢到安老院。

        “入住安老院的老人们还是很想念子女,所以我们都要求子女在过年和各种节庆时要把父母带回家。此外,无论我们如何对他们好,子女对他们的好,才是他们所期盼和无可取代的。”

        他说,任何民族和文化,奉养和孝顺父母还是受到推崇的,除了佛家,更是奉行儒家思想的华人所鼓吹的。

        他说,很早以前当檀香寺筹办晚晴苑时,已圆寂的马来西亚佛教总会永久顾问伯圆长老就很有先见之明的告诉他,办安老院不只是给无依无靠的老人,也要办给有子女的老人。

        他指出,我们看一个国家社会的文明发展如何,就看它如何对待老人。

        “在农业社会,老人问题并不严重,但是在工商业社会,问题就浮现了。而比我们更早出现高龄化社会的欧美,在更早前就面对此问题。”

功利主义导致不照顾父母
        他说,不照顾父母也可能是一种功利主义,因为我们会看到很多子女会把时间和金钱投资在孩子身上,但对家里老人就不看重。

        “华人社会很强调传统孝道,而如果把父母当成包袱是很不幸的,也显示了传统孝道逐渐淡化。

        “在大马社会,最常发生这种问题的是华人,但据我了解,住在城市的马来人也已经开始有这样的问题了,只有住在乡村的马来人还保有三代同堂及照顾老人。”      

        “我觉得要面对及改善人口老化所带来的挑战,政府要介入协助及在政策上如退休金、医药福利与退休年龄上做出改变,但是我们的政府却落后别的国家5至10年。此外,也要教育下一代孝顺父母,我们不要把全部责任都推给政府,而是要负起照顾父母长辈的责任。”

要求子女探望父母 慧念法师:逢年过节要带回家
        檀香寺出家众慧念法师在出家前为护士,为晚晴苑多年的负责人,曾在英国受训当护士。

        她说,檀香寺所开办的收费安老院,会要求子女经常和轮流来探望父母,而逢年过节都要带父母回家。

        “我们的目的是协助孩子照顾父母,因为我们看到子女在照顾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如果父母患上老人失智症。
 
        “我们曾经照顾一位有失智症老父亲,他经常使用家人的随身物品,弄到家人很辛苦。来到这里之后,他也到处用别人的东西,所以我们就特别增加一些措施避免他重犯。后来我们发现他喜欢唱歌,就鼓励他唱歌,使他过得比较快乐及与孩子的关系改善。”   

        慧念法师说,40年前的英国就已经有人口老化的现象,而英国的政策和文化是政府来替年轻人照顾老人,让年轻人全心全力为国家社会奉献,并向政府缴交非常高的所得税。

        “他们的医药福利、退休金、安老院、社工,半医疗人员等都获得政府的资助,甚至还有专门陪伴老人逛街上超级市场的以时计付费陪伴人员,走的是社区服务方向,让老人可以住在自己家里。但是现在一些由政府承担的责任已经私营化,英国国家健康服务已经不如过去好,英国虽然有多年的经验,但在处理人口老化问题上还是未完善的解决。”

檀香寺设老人村 顾及3阶段生活方式
        唯悟法师说,工商业社会下安老院的出现将是一种需要,但是老人应获得政府的长期照顾。

        他说,欧美国家都比我们提早面对人口老化,但是他们做得不太好,当中要数澳洲做得最好,至于亚洲则是新加坡最好,因为都有政府的介入。

        在香港则是民间如富商会出钱建安老院,再由政府接手管理和经营:台湾的情况是政府建安老院,再交给民间如佛教团体去管理和经营:我国是民间团体去建立和经营。

        唯悟法师说,他在欧美国家所看到的情况是当我们迈入老年时,就会经历3个阶段生活方式,即可以独立生活阶段、需要别人照顾生活起居阶段与卧床阶段。

        他说,檀香寺当初筹备设立老人村的概念,就是以这3个阶段来建立老人单位、安老院与病老院,但是自从原本要建老人村的地段遭政府征地来做为扩建孟光水坝后,檀香寺计划改为社区居家服务。


孩子需改善与父母关系
        针对一些子女长期与父母关系不好,会乘机在父母需要治疗或卧床时将父母送到安老院去,唯悟法师説,他看到的很多例子是父母跟孩子关系不好,是因为长期以来孩子都忽略父母,如果孩子都在平时有关怀父母,双方的关系可改善。

        慧念法师说,有时孩子与父母关系不好,是因为孩子不了解父母退化所引起的行为改变现象,这就是为何他们把父母送来后关系会改善,因为我们让他们了解和谅解父母的情况。

老人有独立思想和生活 若走入社区当义工会更好
        慧念法师说,教育孩子孝顺父母还是最重要的,因此即使是檀香幼儿园所学习的十善法的第一善也是孝顺父母,而《古兰经》也谈及孝顺父母是早最大的功德。

        我们最要紧是了解老人的心,而做为老人的,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生活,如果在年老并还可以行动时,能够走入社区当义工或拥有自己的生活圈子那是比较好的。

让父母老友所养 也是孝!曾庆媚:住出健康快乐
‘住在安老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送父母到安老院就是遗弃父母吗?如果不得已的必须把父母送到安老院,子女要抱持怎么的心态和态度?入住的父母又该如何适从?’

不懂护理老人生病无策!孩子再孝顺也会变不孝
        私营安老院松园家庭护理负责人曾庆媚说,以她的经验,很多把父母送到安老院的儿女不是不孝,而且还是非常孝顺。

        她说,他们把父母送到安老院,是因为不懂得如何处理父母的情况。

        也是物理治疗师的曾庆媚说,如果老人生病或中风了,家里又只有一两个孩子,抽不出时间照顾老人或又不懂得替老人护理,如果不让老人入住安老院,那么受苦的是老人,他们也会失去康复的机会。

        “我们不只开放给老人,也开放给手术或中风后暂时修养需要做物理治疗和针灸的病人或老人。

        “如果老人生病,孩子束手无策,再孝顺的孩子也会变成不孝,因为现代人有时间上的压力,无法亲自照顾父母和不懂得护理。”

为照顾母亲儿子特地上课
        她曾有一名老人失智症的母亲因为不甘心儿子让她入住安老院,就在儿子到来时对儿子很粗暴。

        “但儿子对我说,这是爱的礼物。儿子为了了解和照顾母亲,还特地上课了解何谓老人失智症。这名母亲的其他孩子也对母亲非常顺从,以免激发她的病情更严重,因为如果每次反驳而激怒她,药量就要增加,母亲的情况会更严重。所以你能说他们不孝吗?”  

开办松园家庭护理 照顾父亲也照顾别人父母
        曾庆媚说,她在开办安老院前向福利部谘询,福利部官员告诉她,老人被遗弃在安老院的几率是非常高的。

        但是她开办松园家庭护理8年以来,还未遇到这样的个案,可能是她都有面试和过滤个案。

        她说,以往她在槟城医院工作时候,也看过家属把老人遗弃在医院的情况,也就是说医院“向来都面对这样的问题,只是不像现在那么多。

        曾庆媚的父亲年事已高又盲眼,他就跟她住在与安老院相连的屋子,每天在安老院里活动或替老人家按摩,甚至还安慰开解其他老人。

               她说,当初她会开安老院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希望可以照顾父亲及别人的父母。否则今天她的父亲一定住在别人的安老院,或许她可能要聘请女佣照顾他。

协助减轻为人子女负担 孩子地位外人无法取代
        松园家庭护理的座右铭是“履行服务”,就是他们只是协助孩子照顾父母,减轻为人子女者的负担,而不是代替他们,因为孩子的地位是外人无法取代的。

       曾庆媚说:“老人并不是要孩子的钱,而是要孩子给他们的爱。有时一些孩子来探望自己的父母时,也会买一些小点心给其他老人,那么这孩子的父母也会觉得很光荣。

       “我们要求孩子逢年过节把父母带回家,而且每个星期至少来探望1次,或尽量带他们出去走走,但是有的孩子是每天都到来的。”

家庭关系苦衷外人不知
       她不否认有些人是乘机在父母生病后将他们丢在安老院,但是她说,很多时候这些家庭关系里的苦衷不是外人所能了解的,所以不能一根竹杆打翻全船人说他们不孝。

       她也说,一般上孩子告诉父母要把他们送到安老院时,父母都不会接受,所以孩子先要让他们有心理上的准备。

       “我也有遇过自己要求入住安老院的老人,因为他们有退休金,而且跟孩子关系不融洽,所以就申请入住以获得妥善的照顾。”

       她总结:“孩子把父母送到安老院后,不只要来看,更要沟通,最电要是要表达他们对父母的爱。”

刘秀杏:每注一起比较珍惜 长探望没遗弃家翁
        身为药剂行东主的刘秀杏说,她的家翁在过世前就是住在安老院,但是当时的情况是逼不得已的。

        她说,当年他与丈夫都在外国工作,把年幼的孩子交由家婆照顾,而家翁与家婆的关系不太融洽,无法住在一起。

        她说,后来家翁轻微中风,但还可以行走,家人就决定把他送到安老院。

        她认为,我们不能一口咬定把父母长辈送到安老院去就等于不孝,因为孩子这么做的时候都是有苦衷的,而且有时在考量了各种因素下,让父母入住安老院可能就是最好的选择。

老人院摆脱负面形象了
        “现在的老人院已经不像以前的会让人有负面形象,所以入住安老院比较不再是不好的事。”

        刘秀杏在家翁住在安老院后,他们一家还是经常去探望他,并没有遗弃他。

        “那种感觉是因为没有住在一起,好像变得比较珍惜对方,所以大家的关系变得比较好。

        “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因为安老院的存在,就乘机把父母长辈送去,还是要视情况而定。”

        他也说,如果父母因为生病或跌倒就乘机把他们送到安老院是不对的。

        “其实我也觉得,老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好像回到幼儿阶段,他们就像我们年幼的孩子要上幼儿园。如果我有钱,希望可以设立日间看护,让老人在白天时就像坐学生车般到来,晚上再把他们回家里,这样老人在白天不必担心没人照顾,晚上又可以回家。”



首页 > 时势动态 > 本地新闻 > 2011 > 正文
http://www.mybuddhist.net/cms/e/action/ShowInfo/?classid=405&id=1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