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打印

岛主蒋宝华:致力佛教文化建设

记者:袁爽 江耘 实习生:沈兰  2009-11-18 22:44:53  中国新闻网

(中国讯)普陀山海拔286米,有山有水,山在水中。虽然普陀山的山水秀美,但是观音菩萨的影响盖过了风景的美。日前,浙江舟山市政协副主席、普陀山风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蒋宝华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普陀山的山水之魅、佛教文化之美吸引了无数香游客前来旅游。普陀山旅游发展的根基在于佛教文化,未来将继续大力挖掘、整理和发展佛教的文化,把普陀山打造成“世界佛教圣地”。
 

普陀山文化底蕴深厚 香客多于游客

  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四面环海 风光旖旎。 它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世界闻名的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

  普陀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岛上有1300多棵古树,最大的千年古樟树的树冠有2亩之广,可以说庙在林中、树在庙中。据蒋宝华介绍,每年来普陀山的游客、香客达300多万,其中香客占三分之一,游客占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既是游客又是香客。佛教文化游胜过自然景观游,人们到普陀山旅游,实际是精神的回归,给人无穷的力量,这是"海天佛国"普陀山名扬天下的原因之一。

  另外,从游客统计来看,游客中有三分之一是纯佛教徒;有三分之一是观光游客;还有三分之一既是游客又是香客。这就是说到寺院进香的香客要多于观赏自然景观的游客,所以普陀山不能离开佛教,离开佛教就失去了普陀山的主要游客。

  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世界佛教圣地"

  佛教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一部分是出世佛教,主要在皇家流传;更主要的一部分是进入到民间,叫人间佛教或民间佛教,民间佛教最大的代表就是观世音菩萨。蒋宝华说:“观音的影响对我们是非常大的,观音的形象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这跟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与人为本都是非常合拍的。”

  佛教不仅仅是信仰的层面,更重要的是文化层面,它是包罗万象的,涉及哲学、天文地理、生理、心理。佛教文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一代代文化名人都喜欢到普陀山来,普陀山作为佛教名山,既要满足佛教信众的朝圣,也要不断弘扬佛法,光大观音大士慈悲济世精神,喜结善缘,广播爱心,发挥佛教的积极社会功能。

  这些年来,普陀山的旅游经济红红火火,寺庙香火也越来越旺。而佛教文化是普陀山旅游品牌的价值源泉与核心竞争力。而且普陀山原本就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景区,由历史积淀而成的、丰厚的观音文化资源,是普陀山可持续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利用好这些优势,不断的挖掘、利用佛教文化,通过实现打造"世界佛教圣地"这个目标,来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

  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盛宴打造普陀山旅游金名片

  自2003年普陀山举办首届南海观音文化节以来,至今已是第7届了,文化节已成为舟山旅游的“第一张名片”。另外,随着观音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不仅这一节庆品牌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其子品牌包括千人斋宴、“点亮心灯”传灯祈愿法会等受到媒体和游客的热捧。另外,2006年普陀山举办了"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国际上影响非常广泛,普陀山宣言的核心内容现在已经被人们熟知:世界和谐,人人有责;和谐世界,从心开始。

  蒋宝华告诉记者,今年,普陀山把非常受欢迎的"千人斋会"复制到香港,在那里有1600人参加这个活动。他们还利用第七届"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这个平台做了一些文化论坛,邀请佛教界最高级别的研究者来做报告。文化名人余秋雨是论坛的主席主持论坛。

  在文化节开幕式上,新的普陀山吉祥三宝(吉祥摩尼宝珠、普陀洛迦帽壶、秒吉祥香制品)被推出。此外,《观普陀山志》、《禅意普陀山》、《观音宝相集》、《历代心经典藏墨宝》,普陀山历史上首部电影作品《不肯去观音》,同名小说也将在观音文化节期间发行,这些文化产品的推出揭示出普陀山越来越重视文化的积淀和积累。



首页 > 时势动态 > 海外动态 > 2009 > 正文
http://www.mybuddhist.net/cms/e/action/ShowInfo/?classid=370&id=1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