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打印

世界人权日特辑:薛振荣: 从利他下手,然后完成自利

心然 摄影:黄志强   2011-12-10 02:51:48  南洋商报


马佛青总秘书薛振荣

“世界人权日”的到来,特走访马佛青总秘书薛振荣,谈谈佛教如何看待“人权”这现代人较关注的议题,从中延伸菩萨精神的内涵……

试从佛教角度谈谈对人权的看法?

在佛陀的那个时代,阶级观念很严重,当中还有所谓不可碰触的贱民阶级。佛陀身为王子,出家却披破烂衣服,这打破了当时的传统,此外,他还允许低阶级的理发师出家。其中有个典故,他先为某理发师剃度,因此,后来出家的贵族还需向理发师顶礼,这在当时的印度,已是种阶级或人权的大突破。

另在当时男尊女卑极其严重的印度,佛陀允许女众出家,也是打破性别、男女不平的创举。因此,我们可说佛陀是当时人权的革命先锋,他实践了众生平等的权利。

从佛教的因缘法来看,众生平等即是一种人权。当然,他和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不一样,它是说每个人都应有其适当的位置,不只是外在的平等。
我个人认为,不应站在优越与恩赐的姿态谈人权,少数群体不是要被特别保护或享有什么权利,他们只是要拥有应得的权利,他们本来就有权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马佛青近几年对社会议题,尤其是人权与弱势族群常有发文告表达关心,马佛青内部是否有具体在推动一些公民社会的教育与培训?

其实,马佛青以前的元老也常回应许多社会议题,只是现在网络发达,资讯快速,加上政治生态比以前较松绑,有较大的空间,所以才觉得特别多。其实马佛青向来都有关注社会议题,有时长老也会督促,让我们不敢偷懒。

我们一直有在推动公民意识的认知,只要符合佛教本怀,就会争取。佛教是入世的,除了弘法利生,还需适度的关心社会的改变。马佛青是一个庞大的组织,我们在开会或改选时也依民主方式进行,不是一言堂。

我们也有通过会讯报道更多的不同角度的议题,以应付时代的需求,不断跨越一些底线,尝试以更多不同角度的讨论与参与。因此也有人认为我们马佛青“不务正业”,我们会学习听取不同的意见。

有人认为修行是往内看,参与公民社会是往外,当中或会有矛盾,你有何意见?

我觉得佛教在世间就无法抽离,还是要入世,不能忽略。出世的解脱还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大乘的菩萨精神就是以利他去完成,帮助别人的当下其实也在强化自己。先从利他下手,然后完成自利。

自利利他是可并行的,照顾好自己的当下也可学习照顾他人。佛教有句话:“未成佛先结人缘”,这说明修行要靠许多因缘成就的,而自利利他两者并无冲突。

有人认为佛教团体较注重福利工作,对公民社会的关怀较冷淡,你认同这种看法吗?

每个团体都有自身的发展因缘,各有发挥。马佛青同样面对一些无法胜任的工作。我认为百花齐放,走入人群就好。马佛青有本身一套理念,但不会自我优越,因每个团体扮演角色不一样。一般华人团体,包括汉传佛教或多或少受东方社会意识的制约,少了西方文明的洗礼与冲击,对政治与人权的理念较疏离。当然我们可以尝试去改变,只是很多东西需时间来酝酿,不是一天可完成的。像之前的709集会,就显示了当因缘俱足,就会发生应有的回声。

你对“709”集会有何看法?

我当时在登嘉楼无法参与,但我之前在网上有发表文章。我觉得“709”集会给当权者一个很好的讯息:就是要听取人民的心声。

我们知道主流或大多数往往会打压非主流与少数,其实马佛青也面对一样的处境,因我们在佛教团体也属主流,我们对一些议题的看法也会引起争议,有些人认为我们在扮演“佛教警察”的角色。因此我们在拿捏上要很小心,要学习听不同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709”对让当权者来讲或是一个好契机,学习如何听人民的心声,因“709”之前的打压搞得太过风声鹤唳了。我是以一个马来西亚子民或一个佛教徒的立场发表看法。“709”的出发点是好的,对选举制度要求更健全,身为公民有其权利发表看法,而且是一个和平集会。我认为佛教徒对世事应有敏感度。

有关“菩萨行”的“善行内容”是否应涵盖对公民社会的关心?

菩萨是千手千眼,因此菩萨面对各领域的众生都会伸援救之手。我觉得佛教团有不同的关怀面是好的,各自各精彩。其实马佛青关心公民社会议题,也只是想抛砖引玉。在一个资讯变化的年代,大马佛教不能只是独善其身,要与外在世界衔接。

对日前受争议的“性向自主活动”有何看法?应如何看待不同性取向众生的人权?

有关“性向自主活动”,警方有与马佛青联络,他们或以为我们的态度是反对的,不过未见到面。其实我们的态度是包容的,这不是要鼓吹什么,只是觉得弱势或少数族群应受保护。所谓“不正常”是从“正常”的角度来看。同性恋或其他各类性取向、跨性别等族群与少数族群一样理应被尊重,只是他们的“性向”问题被视为敏感而已。其实“性向自主活动”只是一个研讨会,主要是提供一个平台让民众去讨论分享,如何对他们多些认识。

马佛青曾办过几回的“同性恋”讲座,目的是借讨论会让大众有机会认识同性恋或佛教如何看待同志问题,佛教对少数的包容度到哪里?

虽然佛陀时代或许没有谈及这些现代议题,但佛教的缘起法,让我们了解每样东西产生有其因缘。站在众生平等的角度,佛教对一切众生都怀包容之心。

如何推广信众对公民社会的认识?对国内人权有何期待?

每个人有其思维方式,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关心同样的东西。当然我们可以努力去推动唤醒更多人对民主与人权的认知,我想从教育着手很重要,可通过家长、学校、媒体、宗教下手。

国内的人权还有很大要改善的地方,希望国内的人权纪录能越来越好。

薛振荣小档案
◆2000年毕业于工艺大学
◆曾任马佛青大专佛青及毕业生联系会主席
◆现任马佛青总秘书



首页 > 时势动态 > 本地报导 > 专辑报导 > 正文
http://www.mybuddhist.net/cms/e/action/ShowInfo/?classid=335&id=18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