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多年前,唐僧玄奘在西行途中经过"梵衍那国",亲眼目睹了一尊"长约千尺的卧佛",玄奘用19个字记下了这段经历:"城东二三里伽蓝中,有佛入涅卧像。长千余尺。"
千年后的今天,一位法国考古学家凭着这段看起来粗略、模糊的记录开始了在阿富汗的挖掘,他坚信这尊令玄奘激动不已的卧佛真的存在,而且就在2001年被毁的两尊巴米扬立佛附近。
在发给晨报记者的电子邮件中,这位65岁的考古学家说道:"我在寻找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件艺术品","如果我们能找到大佛的地点,这对于阿富汗和考古界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神秘的卧佛记载
两尊巴米扬立佛之间真的还存在一尊体积庞大的卧佛?这是考古界一直未能解开的谜团。如果巴米扬卧佛真的存在,那它就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雕像,比在2001年遭毁坏的巴米扬立佛还要大5倍。
在《大唐西域记》里,玄奘曾对阿富汗两尊被毁的巴米扬立佛有过这样的记载:王城东北山阿有石佛立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景,室饰焕烂。东有伽蓝,此国先王之所建也。伽蓝东有金俞石释伽佛立像,高百余尺,分身别铸,总合成立。同时,玄奘还对两尊巴米扬立佛中间的一尊卧佛作了如下记载:“城东二三里伽蓝中,有佛入涅卧像。长千余尺。”
“这可能是有关卧佛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文字记载”。黄心川,中国玄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著名的玄奘研究学者告诉晨报记者,“这个时间是公元629年,距今约1300余年。”
“如果最终能挖掘到第三座大佛,那这一发现对于佛教的研究无疑有重大的意义。”黄心川肯定地告诉记者。
当然,也有专家怀疑这尊卧佛是否果真存在,毕竟300米长的人造卧佛太巨大了。专家提出疑问:为什么从玄奘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记载过这尊大佛?甚至连建造它的时间也无法搞清楚?300米的大佛如何放进庙里?
然而玄奘的其他记述都十分准确,如他对巴米扬立佛的描述是高约40多米,与实际的54.8米的高度很接近。另外印度曾经根据玄奘的记载于1876年挖掘出了一尊卧佛。这似乎从另外一个角度暗示,巴米扬卧佛或许真的存在。
挖掘者:为了保护而寻找
扎马亚来·塔里兹,法籍阿富汗考古学家,今年65岁。上世纪70年代,他一直在阿富汗做历史遗迹的保护工作,"我做梦都没想到有机会挖掘卧佛"。
"1967年当我还在法国时,带教我的教授让我研究巴米扬古代大佛,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对这片土地产生了兴趣。"扎马亚来·塔里兹告诉晨报记者,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开始调查大佛的位置,"通过对于巴米扬地形的考察研究以及中国著名僧侣唐僧的描述,我确信有第三尊大佛存在。"
1979年,在阿富汗从事考古研究多年的扎马亚来·塔里兹离开祖国到了法国,加入了法国籍。尽管如此,塔里兹仍经常回到阿富汗从事考古工作。
2001年,两尊巴米扬立佛的被毁让他痛心不已。塔里兹说:"考古学家发现一个古迹时,就如同生了一个孩子。我们竭尽全力恢复它并保护它,就像一个母亲对她的孩子一样。"于是从2002年夏天开始,扎马亚来·塔里兹带领4个研究生以及一些当地人来到阿富汗中部高地的山谷之中,开始寻找传说中的第三尊大佛---巴米扬卧佛。
找到了玄奘记述的地点
经过一年多的挖掘工作,扎马亚来·塔里兹已稍有收获。
开挖卧佛的9个探测坑位于小一些的巴米扬立佛几百米的地方。在一些关键的地方,扎马亚来·塔里兹和其他开挖人员使用刷子等小工具。
通过电子邮件,扎马亚来·塔里兹向晨报记者介绍了挖掘的最新进展,"我们有了7个发现点,最重要的是,我们发现了24个用粘土做成的佛像头,每个都像一个小甜瓜那么大。"
除此之外,队伍还发现了几道厚重的墙。扎马亚来·塔里兹相信,这墙有可能是用来保护卧佛的。
对于目前开挖的地点和正在进行的挖掘工作,扎马亚来·塔里兹肯定地表示,"我百分之百确信,我现在挖掘的那个地点---我称之为'东方修道院'---就是玄奘记述中表示曾看到佛像的地方。"
发掘工作引来质疑
伴随着扎马亚来·塔里兹挖掘大佛工作的进行,一些质疑的声音也渐渐多了起来。
据地质专家估计,即使这尊世界上最大的佛像真的在巴米扬地区找到,很可能已经被风化。
同时另有一些考古专家怀疑,即使真的存在大佛,现在是否是挖掘的合适时机。阿富汗考古协会会长阿布杜尔·瓦西·费罗兹说:"只要卧佛还埋在地下,至少它是安全的。如果把它挖出来,就容易招来掠夺者的攻击,因为他们已经毁掉了太多的阿富汗文物,这尊佛像也可能会成为他们攻击的最好目标。"
对话人物:扎马亚来·塔里兹"我永远不会停止挖掘工作"
晨报记者:有些专家认为,根本不可能找到第三尊大佛,因为它已经毁坏了。
塔里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是对的,因为大佛很有可能被严重损毁。任何由生黏土砖块做成的建筑物都会发生腐蚀,第三尊大佛也同样如此。但是即使大佛遭受了严重毁损,如果我们能找到放置大佛的地点,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现在世界上很少有完整存在的世界奇迹,很多都只是遗迹,但是同样具有巨大的意义。
晨报记者:也有一些人说,现在并不是挖掘大佛的合适时机,你怎么认为呢?
塔里兹:我认为这些专家太谨慎了,而且对于阿富汗考古史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从1982年到2002年这20年间,阿富汗官方并没有任何正式的挖掘,阿富汗的考古遗产不是被掠夺就是被变卖了。这不仅是阿富汗的灾难,也是考古学上的灾难。
现在,巴米扬也面临着灾难。除了两尊立佛遭受毁坏之外,阿富汗还失去了曾经用来装饰洞穴的约100平方米壁画。2002年,我们开始了挖掘工作。这样正式的挖掘工作,可以让一些非法的挖掘工作停止。
晨报记者:你能估计一下,挖出这尊大佛需要多少时间?
塔里兹:在考古学领域,预测是很难的。在挖掘过程中,只要我们一接触到巨大的雕像,我就可以确信我找到了大佛。不过估计这需要几年的时间。
晨报记者:如果没找到大佛,会继续挖掘还是会考虑停止呢?
塔里兹:永远不会停止。事实上,我的任务是一项关于考古的科学研究,不仅仅包括第三尊大佛的挖掘,还包括研究为什么大佛遭到了毁坏,僧侣所住的佛院等等。所以现在进行的挖掘工作只是未来大量考古活动的开始,永远不会停止。
扎马亚来·塔里兹1939年出生在喀布尔,拥有3个博士学位,目前已经出版60本著作与论文。1973年至1979年,塔里兹曾是阿富汗历史遗迹考古和保护工作的负责人,并且担当喀布尔考古学院的负责人。1979年,扎马亚来·塔里兹加入法国籍,并在斯特拉斯堡的一所大学任教。现在,他负责法国关于巴米扬研究挖掘的考古任务。
作者:晨报记者 徐惠芬 于任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