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部门安排专人在塔旁守护
佛像碎块
本报讯(记者 李彪 实习记者 杨德合)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的华严寺中一座始建于唐代的佛塔年久失修,文物部门日前准备对其维修时,却在已被封了10多年的塔龛(第一层)内发现了一尊被损的石佛像。
■塔龛下发现受损石佛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华严寺,看到东面7层的华严初祖杜顺禅师塔塔基上已经出现了很深的裂缝,整体看上去塔基的南半部有着明显的下沉痕迹,塔基的南侧有一个被新掘开的洞口,从那里可以看到塔龛下面的空间。
据介绍,当塔基南侧的塔龛门被打开,塔龛下面被清理后,文物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个佛像的底座,50多厘米长,40多厘米宽,30多厘米高,并在位于地下1.5米处发现一尊石佛。但出于保护原因,该佛像并没有出土,并已被封住。记者在塔龛的底部,看到一个1平方米大小的坑,上面的水泥仍然很新鲜。
专家推测这是一尊坐佛,70厘米高,但由于现场太黑,看不清该石佛的样貌。在塔龛的一侧靠近塔壁处,文物工作人员发现几块碎石片,属于这尊石佛的构成部分,较大的一块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佛像所穿衣服的褶皱。据介绍,该碎片石料种类系我省富平“窝窝石”,是当时专门用来造佛像等物的材料,历经千年不会出现裂缝。专家推测该石像碎片系人为因素脱离佛身,估计应该是被盗窃者破坏。
■上世纪90年代初曾两次遭盗
专家介绍说,该盗洞有可能是地宫的入口。盗洞上的塔龛以前是开放的,人们可以直接进入塔龛,但上世纪90年代初期,曾有盗贼两次光顾,企图由此进入地宫,但均被当场发现,所以觊觎塔底宝物的盗贼并未得逞,就连地宫的门都未被打开过。
为更好保护塔基,保护佛塔的地宫免遭破坏,有关部门曾在当时将塔龛封闭。其间虽仍有盗贼向这里伸出黑手,但所幸地宫的门仍然未被打开。
据了解,塔底建造地宫的建筑风格始于唐代,当时的塔差不多都有地宫。因为从来没有将此塔地宫打开过,文物部门对里面的情况也一无所知,关于华严寺的史料记载并不是很多。
■文物部门拟修复塔基
文物专家根据塔龛内部形制、高度、遗存综合判断,如今杜顺塔塔基并非唐时塔基,系后人维修加固上的塔基。专家推断,历史上土层滑坡把原来的塔基基址掩埋后,后人遂在抬高了的地表上加固了塔基。
“该塔属于省级文物,要打开地宫进行文物发掘需国家文物局批准。因为多年来屡遭人为破坏,加上这里塬体滑坡,该塔地基下沉,现在我们打开已经被封了十多年的塔龛是为了搞清塔基下沉的原因,更好地对它进行保护。”长安区文物部门有关人士表示,为了更加有效保护华严寺现存珍贵文物,区政府计划投入20万元左右的资金进行塔基修复工作。
资料链接:华严寺,位于西安城南三十里少陵塬南畔,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是中国佛教华严宗发源地。乾隆年间(1736—1795),塬崩寺毁,唯留二塔,东边四面七级者为华严初祖杜顺禅师塔,高约21米,贞观15年(642)建,西六面者为华严四祖清凉国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