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半个世纪前,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中出土一批珍贵文物,其中以一座鎏金喇嘛塔最为精美,根据铭文记载这批文物为明太监李福善奉施。李福善何许人也?塔内所藏骨灰又是何人所遗?谜底一直没有解开。郑和研究会会员、郑和第二十世孙郑宽涛经过考证撰写《探索南京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之谜》指出,李福善即为郑和好友李童,后者建成弘觉寺塔,并将郑和骨灰埋于塔下地宫。该文收录进即将出版的“郑和宗谱”并将在“全国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宣读。
1956年,祖堂山精神病院内几位病人到牛首山弘觉寺塔游玩发现地宫。后来出土一座鎏金喇嘛塔,背面铭文“佛弟子御用监太监李福善奉施”,同时出土的青釉舍利盖罐中藏有一颗老年人牙齿以及骨灰、牛牙。这些地宫文物如今仍藏南京博物院文物库中。李福善何许人也?骨灰是何人所遗?
南京博物院研究员葛晓康先生经过多年研究,于1996年在《东南文化》杂志发表《南京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初探》认为,弘觉寺地宫即为郑和归葬地,李福善即为郑和。
但此说遭到质疑。南京市博物馆研究员李蔚然先生2002年在《东南文化》发表《南京牛首山弘觉寺塔及其地宫出土文物综述》一文,认为李福善绝非郑和而是另有其人。
明代宦官大多信仰佛教,死后大多归葬于南京郊外的牛首山。郑和以60岁高龄第七次下西洋途中卒于海外古里国,部下将其归葬于牛首山。郑和墓四面环山,后背与牛首山弘觉寺塔形成一中轴线。这样特殊的建筑结构难道是偶然的吗?而且,郑和研究泰斗郑鹤声先生1982年指出,以郑和身份、地位,其墓之简陋近于平民,不合情理。郑宽涛推测,背后的这个恢弘的弘觉寺是否与郑和有所关联?
郑宽涛在研究北京西山法海寺时,解开了李福善的身份之谜。寺内有一块明正统年间太监李福善立的经幢,再观《法海禅寺碑》,明确说明那方经幢由李童所立。李童是正统年间御用监太监,法名福善,再与弘觉寺喇嘛塔背面铭文“佛弟子御用监太监李福善奉施”对照,谜团解开:原来李福善就是李童。李童与郑和共事三十年,共同信仰密宗,共同受三代帝王(永乐、洪熙、宣德)重用,甚至连法名也相同,李童十分敬仰郑和。
明代太监死后多火葬,并将骨灰埋入“浮屠”(即佛塔)之内。郑和去世时所处的海外古佛国古里盛行火葬。郑和遗体在炎热的古里国海葬或土葬可能性不大,而就地火化保存骨灰牙齿和发辫随船带回国内更可信。郑和死后,宣德皇帝赐葬于牛首山,郑和家族依据伊斯兰教规在此建成衣冠冢。
但郑和一生功绩卓著,深受拥戴,在朝中地位崇高,不少专家认为,以伊斯兰教义简葬郑和不合朝廷规制。郑宽涛认为,崇佛的宦官集团在牛首山兴建一座气势恢宏的寺庙用以祭奠郑和,当属合情合理。
郑宽涛综合各方面考证提出,牛首山弘觉寺出土的喇嘛塔里面的骨灰当为郑和的骨灰。在此处安放郑和骨灰,建成隐形墓地,一来符合郑和生前身份地位;二来满足生前战友同僚共事友谊;三来尊重郑和佛教信仰。汉式佛塔内藏有藏式喇嘛塔,符合郑和对汉传和藏传佛教同时信仰的特点。郑和墓与弘觉寺塔形成一条中轴线,也应是郑和生前好友的精心安排。李童与爱戴郑和的一批太监修建弘觉寺塔后,还将自己姓名刻于由他奉施的鎏金喇嘛塔下永远陪伴郑和骨灰,更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