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打印

巴米扬大佛2007年将重生

  2005-10-18 12:00:00  新闻晚报

 4年前被塔利班政权炸毁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有望在2007年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一位美国艺术家目前正计划用激光束打在大佛的遗址上以恢复其本来面目,这位艺术家表示,这项工程将花费1年多时间,耗资达900万美元。□施平国际周刊特稿

    2001年3月,塔利班不顾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执意炸毁了建于公元五世纪的两座著名的巴米扬大佛。在大佛惨遭毁坏后,国际社会一直在设法努力,试图将被炸成废墟的巴米扬大佛重新修复起来。

    58岁的山形博导现在计划用投射到大佛原址上的彩色激光束来纪念这两座曾经巍然耸立的大佛。方案将以沙漠的黑暗天空做背景,用14个激光系统产生出140个相互重叠的图案,这些图案将组成与原大佛尺寸一样的虚拟雕像。由于当地没有足够的电力,山形博导将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和风车为其设备供电。

    巴米扬省省长哈比巴·萨洛比表示支持山形博导的计划,她表示希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估结论将同意80到100瓦的激光柱不会毁坏大佛所在的悬崖。按照有关安排,激光柱将在每个周日晚上照射4个小时。

    一些科学家表示,若激光柱从6到8英里的安全距离里射向壁龛,其能量很低,不会影响到壁龛。此外,一项用3000万美元重建一个真实大佛的计划目前已被搁置。

    山形博导估计他的项目将耗资900万美元,目前他正在加州忙于募集资金并准备有关设备和人力。

    [关键词]

    巴米扬山谷

    巴米扬山谷西距喀布尔250公里,平均海拔二千五百公尺高度,古时来往印度半岛的商人、旅者、僧侣经由此峡谷,可接驳上著名的丝路,西可达地中海的城市,往东经过中亚诸国,最终可抵中国。

    红棕色的兴都库什山脉,在巴米扬峡谷南侧形成一堵约莫三公里的悬崖。崖上满布着洞穴,笔直的正面则镶嵌入一座大佛像,右侧一公里处则另有一处稍微小的佛像。

    如果以著名的敦煌千佛洞来形容此地,此处在极盛时期至少有十倍敦煌的规模。随着阳光的位置,整个岩壁竟会出现不同的色泽变化:清晨呈现出灰赭色与着谷中住家黄色土屋所飘出的炊烟相搭和;然后,阳光出现,岩壁由灰开始温暖泛红;正午时分则是强烈的金色与咖啡色,几乎令人无法正视;日落后又逐渐成为淡紫色,与天空的余晖相搭和。

    两座大佛像,上千个洞穴的佛龛,自然界的神奇加上兴都库什山脉的浑厚庄严,无怪乎这里曾有“众神之谷”的美誉。

    巴米扬佛像

    从公元一世纪到九世纪,巴米扬山谷曾是佛国的属地,极盛时期有多达七千名的僧侣在此学习。僧侣们选择了这片俯瞰整个谷地的悬崖权充成神坛,他们在岩壁上敲凿出迷宫般的洞穴、神龛、小径与阳台。

    他们最傲人的成就,即是以浮雕的手法从整片岩壁中分别凿出有一千八百年历史、高三十八公尺的释迦牟尼像,与五十三公尺高、一千五百年历史的应身佛像,而后者又被认为是现今世上最高的立佛。

    围绕在这两座大佛像的洞穴应该超过上千个,这些洞穴应如敦煌千佛洞内一般,覆顶的壁画、大小不一的泥塑或石雕佛像。巴米扬佛教遗址的艺术揉合了印度、波斯及残存希腊、罗马影响的犍陀罗风格,且是中国岩雕如敦煌石窟之原型。

    巴米扬的佛教开始衰败起于公元9世纪,原本如蜂巢般的洞穴神龛,逐渐成为牧羊人与其羊群的遮风避雨之场所。两百年前攻占此地的统治者甚至将两座佛像的脸部予以抹平。直到二十世纪初期,考古学家才发现了巴米扬这块中亚的宝藏地。

    从1969年开始,来自印度的考古队与阿富汗达成了修护佛像的合作计画,直到1973年较小的释迦牟尼像终于完成修复工程。1979年因为战争的关系,修复不得不终止。

    1999年4月,他们攻陷了巴米扬,2001年3月9日,与敦煌石窟、印度阿旃多石窟同被列为三大佛教艺术最珍贵遗产的巴米扬两尊大佛,终在炸药声中化作灰烬。

    [风土记]

    巴米扬大佛上的洞穴人家

    在巴米扬著名的大佛山上,除了最著名的“沙默尔曼”和“萨萨”两座大佛被塔利班轰炸后留下的拱形佛洞外,还遍布着大大小小上百个洞穴。塔利班倒台后,大约70户人家先后从周边地区迁回巴米扬,而大佛山上的洞穴则成为他们的容身之所。

    为了让这些洞穴人家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阿富汗政府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相继在山脚下及周围地区建造了一些房屋。但是由于房屋有限,70岁高龄的哈米德·侯赛因老人一家至今仍滞留在此,成为巴米扬大佛山上的最后一户洞穴人家。

    逃离家园

    “我们家祖祖辈辈都住在巴米扬,塔利班占领这里之前,我给一户人家种地。那时,我住在那家人给我提供的房子里,生活总体来说过得不错,”侯赛因老人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对记者说。他嘴里的牙齿已掉得不剩几颗,黝黑的脸庞爬满沟壑。

    “自从塔利班占领这里后,放火烧毁房屋,几乎毁掉了整个城市。大部分人在那个时候逃到了其他地方,我们家也是在那时离开这里的,”侯赛因眯着眼睛使劲辨认着方向,最后用手指着向南的方向向记者介绍他家那时的所在。

    塔利班倒台后,侯赛因一家搬回毁坏殆尽的巴米扬,并将大佛山的山洞作为暂时的容身之所。没想到这一住就是几年。

    生活堪忧

    由于没有房屋和土地,侯赛因一家近两年来生活十分艰辛。老人唯一的女儿今年四五十岁,她告诉记者:“全家12个人只能靠我丈夫和我大儿子在城里打零工维持。平均下来,他们每天能挣到6美元,对于这个12口人的大家庭来说,实在有些杯水车薪。

    洞穴生活非常不方便。侯赛因一家为了喝水必须每天从山下一桶桶的挑水上来,经常是在下面还一桶水,到了上面就只剩半桶了。生活方面,夏天相对来说好一些,太热就在外面睡,但是冬天就很难过。为了取暖,他们必须整夜烧着洞里的炉子。炉子冒出很多黑烟,早上起来每个人的脸都被熏成了黑色。

    怀念大佛

    作为从小生活在大佛脚下的当地人,侯赛因老人在谈起大佛时,满是沟壑的脸才慢慢舒展了一点。他回忆说,小时候虽然对大佛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却经常和小伙伴到大佛山的各个山洞里钻来爬去,至今仍然清楚得记得每当日出或日落时,从远处看着大佛山就像看着一副巨型山水画。

    “在逃离家园的那段日子,即使中间偶尔回来买点东西,由于局势紧张,总是匆匆来、匆匆去,根本想不起来抬头看一眼大佛。现在搬回来了,可惜却再也看不到大佛以前的样子了。”

    太阳慢慢落山了,暮色中的巴米扬大佛山更给人以肃穆的感觉。而从侯赛因家山洞里冒出的炊烟,提醒着人们这户大佛山最后一个洞穴人家的存在。

    (徐群)

    唐僧笔下的巴米扬大佛

    “梵衍那国,东西二千余里,南北三百余里,在雪山之中也。人依山谷,逐势邑居。国大都城据崖跨谷,长六七里,北背高岩。……王城东北山阿有石佛立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耀,宝饰焕烂。东有伽蓝,此国先王之所建也。伽蓝东有偷(金俞)石释迦佛立像,高百余尺,分身别铸,总合成立。”

    ──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

    《西游记》里的唐僧原型———玄奘法师于公元632年旅经巴米扬,于《大唐西域记》中对这二座佛像的描述,则是历史典籍对此地的唯一描述。

    对比着玄奘法师的记录,世人对大佛像的最后认识则为,脸部已被铲平,较大的立佛像的腿被敲断,所有的金身与宝光,后人仅能依靠想象,逐笔替两座土黄色的大佛回溯当日辉煌的景况。
 



首页 > 时势动态 > 海外动态 > 2005 > 正文
http://www.mybuddhist.net/cms/e/action/ShowInfo/?classid=252&id=3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