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打印

中国各大媒体深切追忆国学大师张中行

  2006-02-27 12:00:00  人民网

中国著名作家、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张中行,因严重肺部感染引发循环、呼吸衰竭,抢救无效,于24日凌晨在此间医院病逝。新华网北京2月25日电(记者贺伟)中国著名作家、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张中行,因严重肺部感染引发循环、呼吸衰竭,抢救无效,于24日凌晨在此间医院病逝。国学大师张中行先生的辞世引起中国各大媒体强烈反响。

       《光明日报》25日刊载题为《追念布衣学者张中行》的文章,文中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张中行先生其人其事,文章说,“在中国文化界,张中行先生被称为‘布衣学者’。他出身农家,一生始终保持着平民知识分子本色,不贪热闹,不慕名利,不钻官场,不经营自己。他打从心底里把自己看得普普通通,自道‘我乃街头巷尾的普通人’。”

        文章写道:“一个人能活到将近百年而受到如此的景仰,念着他的名字与承接传统的话题相衔相接,这个人是我们伟大中华文化的精英。”

        张中行先生1909年生于河北省香河县,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张中行先生治学严谨,博学多识,造诣深厚,精通中国古典文学,谙详西方哲学,他与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等人被尊为“未名四老”。张中行先生早年专于文史语言,后致力于人生哲学,著有《文言津逮》、《文言和白话》、《诗词读写丛话》、《负暄琐话》、《佛教与中国文学》、《禅外说禅》等。 张中行先生病逝的消息在中国学界、教育界传开后,老中青三代学人,无不凄然。著名学者张颐武在接受《京华时报》采访时说,张中行的离去,无疑是文学界的一大损失。“张中行的散文平和冲淡,清隽优雅,善于在不动声色之间写人记事,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是继周作人之后一位不可多得的散文大家。”

        改革开放以后,已到古稀之年的张中行先生亦老树发新芽,开始了散文随笔的创作。他陆续出版了《负暄续话》《负暄三话》,一时间国人争读,影响巨大。

        除了赞扬张中行先生的学术成就,著名文物家史树青还格外推崇张老的为人,“他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一生低调处事,淡泊为人。”

       “他的离去,似乎结束了一个时代。”北京文联研究部主任张恬女士在接受《光明日报》访问时评价道,张中行先生的文人气质有承接传统的一面,但比起传统的学者散文,他却多了思考,且不乏真知灼见。

        当日的《北京青年报》还刊文追寻张老生命的最后时刻。张中行先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05医院度过了其生命的最后时光。医院内三科主任陈士良介绍说,张老是2005年9月8日住进该科26床的,刚来的时候,进食就已经很困难,每天只吃不到一两的东西,甚至饮水都困难,人消瘦而虚弱。张老话很少,但是神志很清醒,言辞清楚简洁。“因为年事已高,他患有多种病症,但从来没见他呻吟过一次,显得很平静。住院169天,张老一直都非常淡定,对死亡没有丝毫恐惧。”

        此外,上海《文汇报》也刊发张老逝世的消息,国内著名门户网站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都推出张老辞世的专题报道,网民对此反应强烈,纷纷跟贴悼念张老。网友桃园流浪人说:“都市柴门国学者,耿直布衣雅风范。”人民网网友说:“面对大师的一个个仙逝,解读他们的坎坷人生,学术道路,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尊敬、感慨、长叹,还有奋进。”此外,“斯人已逝,风范长存”“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缅怀言辞也大量出现在论坛中。



首页 > 时势动态 > 海外动态 > 2006 > 正文
http://www.mybuddhist.net/cms/e/action/ShowInfo/?classid=251&id=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