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7月1日电(记者李丽静)记者从河南省洛阳市文物部门获悉,该市洛龙区发现珍贵的唐代经幢,专家称,如此精美的唐代经幢在洛阳还是首次发现。6月30日,这一唐代经幢被该市民俗博物馆依照有关程序征集收藏。
据介绍,经幢是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它起源古代的旌幡,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刻有佛教密宗的咒文或经文、佛像等,多呈六角或八角形。通常安放在通大道、寺院等地,也有安置于墓道、墓中、墓旁的。宋代以后,经幢造型逐渐复杂,日趋华丽考究,表面的镌刻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这件珍贵的唐代经幢是6月29日在洛阳市洛龙区安乐镇栖霞宫村正在改建的聂西路工地发现的,该经幢由青石雕制而成,重2000多公斤。它的外观呈八棱锥形,通高1.42米,上细下粗,底面对角长54厘米。经幢的下半部保存完好,上半部柱面剥蚀严重,上面的文字已模糊不清。从保存完好的下半部分看,文字雕刻精致,布局规整,以楷体为主,十分俊秀。幢身上残留的文字,一部分为《陀罗尼经》经文,一部分为记事文,内容主要记载的是在唐代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元和五年(公元810年)等时期,李混、郑全、十四娘子等达官贵人捐献十余顷土地和物资,建设一座规模庞大的寺庙的事件。
文章内容庞杂,对当时洛阳城内外众多寺庙的兴废变迁、地理方位也进行了介绍。它的刻制时间应在唐代中后期。对照史料,它的出土地点位于唐代东都洛阳城的修缮坊内,即著名的南市的西南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