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打印

南京抢救金陵刻经处经版 成本高资金缺口大

  2007-01-30 12:00:00  南京日报

中新浙江网1月30日电一场大规模的抢救金陵刻经处经版的行动正在展开,目的是重刻缺失的3万余片经版和修复残破的4万余片经版。“补刻经版是金陵刻经印刷技艺传承的基础。”刻经处主任徐卫说,“对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这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昨天上午,徐卫推开经版库沉重的大门,全世界最大的汉文经书木刻板库房出现在记者眼前。一块块20×15厘米的双面木刻经版分门别类依次插在上下10层的经架上。“在这里共有125318片经版,1984年按照经书门类及取用顺序全部上架。”徐卫介绍,这远非全部。在一排排经架上经常能看到空档,那是缺失待补的经版共计3万余片。而即便是架上有的,也有35%左右、4万余片是残破或蛀蚀严重的。记者随手抽出一片,木板已从中间拱了起来,四周呈犬牙状。

  刻经处学者武延康向记者介绍,刻经处所藏经版分为自刻和外来入藏两部分。最多时曾经藏有超过15万片的经版。但在抗战和文革期间损失了不少,1984年重新整理上架后只有125318片了。经版缺失和残破,使得相当数量的经书无法印出,目前金陵刻经处印刷的经书典籍共300多种,只占全部经版的五分之一。徐卫告诉记者,1984年他们曾经计算过修补缺损经版的消耗:经版一般一片800字,一个工人一个月刻2块,5个刻工一个月共刻10块,即便以后增加刻工,完成这项工作至少也要100年,而当时刻一个字成本是2分钱,总共需要180万人民币。现在随着成本上升,至少需要1000万元资金来完成这个事。

  资金无疑是抢救经版面临的最大障碍。徐卫介绍,刻经处是中国佛教协会的直属单位,财政拨款每年只有12万元。“我们金陵刻经处现在还没有‘南京户口’呢。”徐主任苦笑道。

  但重刻经版在民间取得了热烈的反响。同时,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也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重视。去年9月在金陵刻经处成立140周年暨入围国家级非遗庆祝大会上,在政府和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刻经处已经募集了可用3年的重刻经费。今年2月3日,一场会集众多名家精品的慈善义拍将在省拍卖总行举行,所得将全部投入这次行动中。“虽然完成这项工作要等到下一代了,但我们现在开始做这件事就是对传统文化、对这门非遗技艺负责。”(作者:李冀蒋培根)



首页 > 时势动态 > 海外动态 > 2007 > 正文
http://www.mybuddhist.net/cms/e/action/ShowInfo/?classid=250&id=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