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佛教资讯网   打印

稀世珍品“千手千眼观音”亮相鹭岛

  2007-03-14 12:00:00  东南早报

早报讯(记者林泽贵/文丰晓飞/图)想看看1.8吨重的“千手千眼观音”是什么样子吗?那16日就到位于厦门文化艺术中心的厦门博物馆新馆去吧,届时那里将举办“藏传佛教金铜造像艺术展”。昨天,从北京市白塔寺远道而来的100尊藏传佛教金铜造像已经布展完毕,其中最珍贵的千手千眼观音也因此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灿烂夺目,令人惊叹。

  本次展出的百尊藏传佛像都是国家级文物,是白塔寺珍藏的无价之宝,据说这些宝贝轻易不出远门。

  公元7世纪,佛教从印度、尼泊尔等地传入西藏,与当地的苯教结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藏传佛教。参观者届时可以发现,本次展出的佛像,有汉人形象,也有像印度人、蒙古人等的形象。

  这些佛像的年代从元代到清代,种类丰富,风格各异,无论是佛、菩萨的慈悲庄严,度母、天女的曼妙多姿,还是金刚、护法的威武狰狞,无不体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不过,最吸引人的是其中的一尊千手千眼观音佛像,直到昨天布展完毕才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执法器的手姿刻画得似水柔情,手中的法眼更是神采奕奕,衣服的褶皱如在飘动,工艺表现极其细腻完美。这尊千手千眼观音佛像重达1.8吨,是国家一级文物、稀世珍品,离开白塔寺必须经过国家文物局的特批。

  据介绍,千手观音又叫大悲观音。据说她看到人间的痛苦,发誓要度尽世间所有的众生,于是把身体化为42段,每段又变化成一尊观音,可还是难以应付。后得阿弥陀佛教诲,才用法力将42段身合为一体,只留下42只手臂,每个手掌中又生出一只眼睛,表示一个化身,把本身两手除去不算,用每只眼代表25“有”(“有”代表因果),这样25乘以40即是1000,故曰千手千眼观音。其左右20手拿着如意宝珠、锡杖、铁钩、宝镜、佛书、莲花、葡萄等等,每种小器物各有喻意。

  本次展览将在博物馆新馆内举办,为期一个月,市民可免费前往参观。

   ■相关链接

  揭秘藏传佛像文化内涵

  昨日,厦门博物馆副馆长陈娟英向记者解读了藏传佛像的文化内涵。

  祖师:藏传佛教尊奉的在修学和弘法上有杰出成就的高僧大德,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喇嘛”。祖师像一般仿造祖师生前面貌塑造。如莲花生、宗喀巴像、米拉日巴像等。

  密修本尊:密教修行的最高层次是无上瑜伽,无上瑜伽修习所依本尊就是密修本尊。具有代表性的有大威德金刚、胜乐金刚、密集金刚等。

  佛:指圆满觉悟诸法事理的人。佛的形象一般为出家比丘相,头顶有肉髻,发呈螺旋状,身着通肩或袒右肩袈裟,不做任何装饰。如释迦牟尼佛、弥勒佛、药师佛等。

  菩萨:意译为“觉有情”。菩萨形象常为在家居士相,一般头戴宝冠,上身着天衣,饰项圈、璎珞、长链,下身穿罗裙,戴有手钏、臂钏、足钏。如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弥勒菩萨等。

  佛母:佛母为诸菩萨之母,喻指佛菩萨的智慧。形象多为寂静之善相,而且都是女性形象。如绿度母、白度母、尊胜佛母等。

  罗汉:形象都是出家比丘相,身着袈裟,全身无任何装饰,或坐或立,栩栩如生,是藏传佛教各类造像中最为朴实无华的艺术形象。如阿难、迦叶等。

  护法:指护卫佛法的神,部分来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部分来源于西藏当地的苯教及汉地的社会信仰,如四大天王、关羽、李靖等。(林泽贵)

  白塔寺

  据陈娟英介绍,白塔寺内的白塔曾经是元朝大都最高的建筑。白塔寺是蒙、藏、汉文化交汇中心,元朝时期八思巴将藏传佛教传入汉地,白塔寺就是第一站。元始祖忽必烈采取“以儒治国,以佛治心”的国策,与八思巴的工作有很大关系,藏传佛教传入白塔寺为藏族回归祖国的开始,是历史性的标志。藏传佛教对闽南地区也有较深的影响,早在元代,八思巴的弟子阿尼胆巴曾在泉州开元寺居住过很长时间,其间许多神奇的事迹广为流传,在《大藏经》中有专门记载。(林泽贵)



首页 > 时势动态 > 海外动态 > 2007 > 正文
http://www.mybuddhist.net/cms/e/action/ShowInfo/?classid=250&id=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