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简介
“沙巴灵鹫山观音亭”前身为“兵南邦净觉寺”,创办人为释上继下昌法师。释上继下昌法师,于1988 年成立“兵南邦净觉寺”;1999 年,由释上圣下琳法师接管, 并命名为“沙巴灵鹫山观音亭”。2003年,易名为沙巴临济宗观音亭 Guan Yin Ting Buddhist Center Berhad,非营利组织。
“沙巴灵鹫山观音亭”于1999 年12月5日,恭请马佛总总务释上妙下开长老举行落成典礼。
2001 年4月份,沙巴灵鹫山观音亭住持释上圣下琳法师为了,方便初信者、年老者、善男信女能前来上香礼佛;特在底楼租一个单位作为“大悲殿”,“大悲殿”是供养一尊观世音菩萨圣像。
1999 年成立“沙巴灵鹫山观音亭”,一直以慈善、文化、教育、共修为主,也以“佛教要生活化、关怀社会疾苦”的理念成立。
如为了维护佛教的尊严,要求圣林师父为亡者超渡,亡者家属必须尊守以下戒律:不可拜肉类,不可烧金银纸,同时不可与其他宗教混合,如道教、神教等等,避免他人误解佛教及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沙巴临济宗观音亭目前主要活动:有辅导末期病人、关怀末期癌症病者、关怀贫穷家庭、探访病人、义诊、初一及十五素食免费招待,晚上供修、新年祈福、卫塞节祝典、七月佛欢喜日、八关斋戒、素食示范、放生。
释上圣下琳法师是1988 年决定长期出家,次年飞前往台湾就读佛学、1990 年前往中国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礼上戒下全老和尚出家。
住持释上圣下琳法师曾在台湾中坜圆光佛学院及台湾佛光山男众佛学院参学。
观音亭慈悲小组缘起
溯及慈悲小组的缘起, 释上圣下琳法师发愿在东马兴办佛教事业,秉承佛陀的精神,以佛陀的教法平等心,慈悲心,普济苦海众生,力行佛陀悲济世的精神,也藉此带动政府重视各项社会福利,劝导社会人士在行善馀暇,了解因果轮回道理,进而多布施,多付出,广植福田。
佛法难闻今已闻,人身难得今已得,师父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来关怀东马人民,希望透过佛法的慈悲愿力,协助更多不幸人民离苦得乐,奉行佛陀慈悲教诲,坚持着“佛教要生活化、关怀社会疾苦”的理念。
在东马建设观音亭的同时,师父又抱着“众生有病,我有病”成立《慈悲小组》,小组的宗旨是“人人有慈悲、娑婆即净土”,计划中有辅导末期病人、关怀末期癌症病者、关怀贫穷家庭、探访病人,未来计划中有奖学金、义诊、观音热线、佛教老人院、佛教孤儿院等等,这些关怀及辅导是不分种族、宗教信仰。
沙巴临济宗观音亭慈悲小组始创未久,组织结构亦尚待充实,菩提道上长路漫漫,要做要学的事也还多着呢?但我们坚信只要有愿即会有力,於佛陀明灯指引下,小组定能发挥它无量无边的功德,广度众生圆成觉道。慈悲小组口号:“一分钱不嫌少,只要您乐捐,爱心满人间。”
沙巴临济宗灵鹫山观音亭有四点因缘:
(一)佛陀曾在灵鹫山向大众拈花微笑传心法;释圣林师父为禅宗临济四十四代法脉弟子,为了纪念佛陀当年在灵鹫山传心法,故起名为灵鹫山。
(二)佛陀当年在灵鹫山说妙法莲华经,其经《方便品》提到:“若人散乱心,入於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又《普门品》提到:观世音菩萨本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超然精神,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与娑婆世界众生结缘;释圣林师父专弘“观世音菩萨悲愿”,故起名为观音。
(三)为了感恩吉隆坡八打灵观音亭老和尚镜盫师公的教导:愿效仿镜盫师公的悲愿,故起名为亭。
(四)临济宗是属禅宗一派,禅宗是承受佛陀的精华,佛陀教育弟子们要有信心、定力、智慧。
沙巴临济宗灵鹫山观音亭始创未久,组织结构亦尚待充实,菩提道上长路漫漫,要做要学的事也还多着呢?望大家给予佛教会指点,让佛教会定能发挥它无量无边的功德,广度众生圆成觉道。
释圣琳法师认为学佛不调心,离佛法十万八千里,学佛调心佛法在眼前;金融界有一句俗语:“在经济最好的时代,不是每一位商人都在赚钱,在经济最坏的时代,不是没有赚钱的商人”。释上圣下琳师父的意思说:“佛陀在世,也没有要全部的修行人都证佛果,佛陀涅盘后,不是说修行人没有证佛果,佛陀涅盘后,还是有许多人证佛果,只是自己没下功夫,一天倒晚怨恨这个,怨恨那个,不要认为现在是末法,末法是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