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研究成果属实,马来西亚和泰国的佛教史可能要改写。这是我遇到吉兰丹巴西富地佛教会主席罗裕祥时,强烈升起的念头。
我在2002年初巡回弘法遇到罗裕祥时,他提起在研究泰国的古塔塔基和佛像一事,希望可以找到一条连结马来西亚和泰国的佛教传承脉络。
我想起台湾的赖鹏举老师,他也去过吉兰丹,找到一些从话望生出土的泥塑佛像,并怀疑观音法门很早就进入东南亚(比南传佛教还要早些登陆),然后才北上传入泰国,而登陆的码头可能是古吉打的海岸。
我把这讯息带给罗裕祥,他和我谈起所收集的资料,那时我很希望他能够把资料整理出来,这是非常珍贵的历史。
事隔两年,我再次在这间佛教会弘法,他很高兴与我分享一些不屈不挠的成果。
舍利佛逝发源地
来自太平的罗裕洋,祖父是一位茅山术师。他从佛法中体会到慈悲力量有别於法术,因而对佛陀的教理笃信不移。中学毕业后,他和一班朋友到泰国,在当地的虾加工厂工作。
“那时不懂佛法,只随朋友去寺庙参观,感觉佛像很庄严,寺院很清静。”
直到1974年,他从泰国返回太平,才遇到佛学启蒙老师邱宝光居士。后来又有缘从尼泊尔来的西藏上师处接触密宗,开始了解菩萨像的含意。
经常泰马两地穿梭的罗裕祥精通泰文和泰语,能和泰国当地的人民沟通,运用当地资源取得第一手原文资料。他在一间二手书店找到一本《舍利佛逝王朝(Sri vijaya)历史》的书,该书很详细的记录了舍利佛逝王朝佛法传入泰国的路线、基地和寺庙,提供他重新安排溯源的路途。
早在1979年,罗裕祥前任泰国工作时,在宋卡的博物院惊见一尊密宗的四臂观音立像,好奇心顿起:在南传盛行的泰国,尚且有一尊非常早期的大乘佛像,为何大乘佛教会在当地断层呢?
宋卡是非常靠近马来西亚的城市,如果能在那里发现到观音像,即意味只要找到线索,就能为大马和泰国的佛教史,作个连线。
他先调查佛像的来源,并探听具有佛教古迹的地点(这些都无法从历史和旅游书中寻获)。他在泰国工作多年,尤其是90年代时,承接泰国的环绕公路工程,使他更能深入的寻找古迹。
罗裕祥有一张贴著很多胶纸的泰国地图,地图上的文字几乎模糊了,但他还是以这张地图走遍泰国,并在地图上留下无数记号。
摊开地图,他把所去过的地方略说一遍。
他近年顺著《舍利佛逝王朝历史》提供的登陆、发展的方向,重新再走一遍。他在舍利佛逝最早的“大本营”查芽村庄(Chai Ya),看到塔的大标志,有关佛塔的塔基、塔身和佛像都还保留著。与此同时他也在洛坤府看到舍利塔。按照佛教建筑的传承,只有供养佛舍利,才能建造这样的塔。
他说:“这座塔的历史超过1000年,是南印度的佛教商旅经过时的落脚地,这些商人将带来的佛舍利则供奉在塔的最高处。”
佛法传入吉兰丹
佛教在泰国如何传播?查芽又如何成为舍利佛逝王朝的中心?马来西亚是否比泰国还要早些接触佛教?
罗裕祥分析说,早年南印度的商旅带著僧众,随著西南季候风,顺著马六甲海峡,分别在泰国的奥陆(Ao Luk)、甲米(Krabi)、普吉岛、吉打的大港(Kuala Besar)上岸。
估计佛教的登陆时间相差不远。他们从奥陆、甲米河口,沿著河流往东北走到上游后,弃水路再往东北走,然后抵达查芽村,觉得这是块福地,就落脚建庙、住舍,开始传授佛法。只是他们还保留著婆罗门教的文化传统,因此在查芽村,尤其在山壁上可找到有关雕塑古迹。
在查芽村成为佛教发展基地后,弘法人员分两批出发弘法,一批南移,一批北走,由海陆的路线去到曼谷,顺著河流北上经大城(Ayuthaya)再往北至洛武里(Lop Buri),在此可以看到舍利佛逝建筑的佛寺古迹,同时也在柯叻府(Korat)之半迈寺(War Dimai)找到相同的古迹圣地。
往南移一直到宋卡,这里出土的泥塑佛像,和吉兰丹话望生出土的佛像一模一样,於是罗裕祥再次因工作的关系,来到最靠近话望生的巴西富地生活,展开了在吉兰丹收集资料的工作。
这个地方也很靠近布赖村,而布赖村的天后宫有一尊明朝的菩萨塑像;另一边,在吉打的地甘巴都(Tikam Batu)也有一尊八臂观音出土,并发观一个有密宗塔基的古迹。罗裕祥告知,布赖村的菩萨和吉打地甘巴都的密宗菩萨像是不一样的传承。
他说,佛教在泰国发展后,以甲米、什田(Trang)往南下沿著马六甲海峡传人吉打的大港,可惜在马来西亚的相关历史,出现了空白处,他只能以年代来推算。
他的研究发现,吉兰丹和吉打的地理环境,没有翻山越岭的管道,只有绕过马六甲海峡,先去到苏门答腊,经爪哇,一支停下来建立舍利佛逝王朝,在沾地(Chandi)建造浮罗浮屠塔群,历经三代,最后由一位公主,也是当时的女王督导完工。这一支派系深受婆罗门教影响,因为公主的丈夫(驸马爷)是婆罗门教徒,期间建造了许多与婆罗门有关的庙宇神像,因此他们也宣扬婆罗门教。
舍利佛逝再从爪哇出发,向南中国海、马来半岛沿海北上,至丁加奴河口,由河流上游至瓜拉伯浪(Kuala Berang),在当地曾发现有占老的佛铜像和……些遗迹。吉兰丹港口也是舍利佛逝时期的商港,当时话望生、佳叻河(Sungai Galas)是出产黄金之地,商旅由吉兰丹河口,驾驶帆船直入话望生,无形中也带进了文化和繁荣。在瓜拉伯地(Kuala Berti)的原住民尚流传一些婆罗门教混合佛教的经咒和仪式。当中,从公元800到1300年间,有500年的兴盛期。直到1600年,约1下世纪开始,回教传进来,改变了很多皇族的信仰,才使佛教的发展局限在民间。
在20世纪的80年代,当初在话望生的伐木商人,挖到一批泥塑佛像,由於其他民众不懂得挖掘,也不知这些塑像的可贵性,搅碎了许多,之后泥塑曝光,博物院援引了文物保护法,从民众那里找出所收藏的塑像,并且也挖掘到很多有关佛教的泥塑像和钵等物件,今保存於国家博物院。
经多年的查询和求证,罗裕祥并末在周围找到寺庙或宗教传法的痕迹,不过,根据考古学家透露,这地方应是制造泥塑佛像的工厂,由这里生产并打发到各地去,如爪哇、泰国和柬埔寨,本地所发观的泥塑佛像、形状、土质、颜色、大小尺寸,部与柬埔寨吴哥窟(Angkor Wat)相同,经查证时期约在公元800年至1300年间之古物。
在泰南北大年之牙拉(Yala)有座巨人佛寺洞,在宋卡府的一些寺庙也发现了同样的泥塑佛像。根据考古的推测,也是当时舍利佛逝的佛教道场。
罗裕祥的溯源之旅,还没有结束,相信还有更多令人惊喜的事发生......
宋卡府出土的泥塑佛像 宋卡府出土的泥塑佛像 吉兰丹出土的泥塑像
(与宋卡府出土的泥塑佛象相似)
宋卡府出土的 宋卡府出土的 泰国查芽村出土的 泰国查芽村出土的
舍利佛逝时代之 舍利佛逝时代之 舍利佛逝时代之 舍利佛逝时代之
度母铜象 四臂观音铜象 八臂观音铜象 七世观音石象